“迎世博咬文嚼字大赛”的100道试题在7月19日的《新民晚报》和7月20日的《解放日报》、《文汇报》上刊登以后,在上海和全国各地掀起一场了解世博知识、积极参赛的热潮。记者昨天从《咬文嚼字》编辑部获悉,到答题截止日7月30日,主办方已收到超过20万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答卷;而在8月6日试题答案公布前,不少心急的网友已在网上推断起了标准答案。更多的读者表示,通过这次参与答题,学到了很多世博知识和实用的语文知识,获益匪浅。
这次比赛的热况可谓“百题激起千层浪”,让主办方都有些意外。据《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郝铭鉴介绍,此次大赛参赛者来自全国各个地区,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其中有超过90岁的老人,而最小的参赛者还没到10岁。山东一家国企动员全体员工参赛,一个包裹就送来3780多份答卷。一些读者担心考卷无法顺利寄达,甚至亲自将答题送到《咬文嚼字》编辑部。
据介绍,这场“咬文嚼字热”还在海外华人中火了一把。不少海外华人对这场比赛非常关注,有些题目回答不出,大家就互相约出来喝茶,一起讨论,有的还特地打电话到《咬文嚼字》编辑部询问。一些香港读者打来电话反映,认为题目对他们来说太难了。
由于是开卷考试,“考生们”可谓用尽各种招数。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不少有趣的“花絮”:有一个三家组成的“参赛团”每天一起讨论,再分工合作查资料;有一个单位干脆实行“责任包干”,将每一道题“落实到人”;有一位老先生,称自己“一边是《辞海》工具书,一边是老花镜、放大镜,足足忙了一个礼拜”。有意思的是,这场大赛还让长风公园里的一块石碑“红了起来”,有读者为了找出第77题中的错别字,纷纷亲赴现场一探究竟。
20多万份答卷分数都不低,有许多答卷的分数都在100分以上(满分为120分)。此前,有媒体称,答卷中已出现“满分考卷”。不过,郝铭鉴表示,满分卷正在进行最后的统计,要一一进行复查,下周二将公布结果。
哪些是带有“共性”的差错?据郝铭鉴介绍,容易出错的主要是一些不太容易查找到的上海地理知识、文化常识等,还有一些是“大意失荆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