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2008年初推行生活垃圾四色分类管理以后,陆续有上千个封闭式居住区参与实行此新模式。但记者近日走访几个小区后发现,居民依然习惯过去的“一把扔”,分类意识明显不够。分类桶推广过程中,所需费用都是由政府买单,如何做好服务管理,不让其成为“摆设”,则是放在人们面前的又一道不容回避的考题。
垃圾四色分类的推行,使得传统“一把扔”的丢垃圾习惯遭遇了一次挑战。最初,许多居民面对细化甚至“繁琐”的分类模式显得有些不适应,也不理解:“丢垃圾就是要图方便,(分类)没有必要嘛。”
记者在走访延长路爱甸苑小区时发现,成堆的玻璃啤酒瓶按照规定,应该是投放在绿色桶中,但是却堆满了“其它垃圾”的箱房中。“有害垃圾”箱房内则塞满了各色生活垃圾。在十多分钟内,记者看到大约有四五位居民前后来扔垃圾。他们随手将大袋的混合生活垃圾扔进箱房。并且他们有一个共同习惯:均在离垃圾桶好几步远时就进行“空投”,有许多垃圾就散落一地。这样对垃圾分类桶“视而不见”的状况,在记者走访的多个小区中随处可见。
有居民表示:“现在还不是特别清楚什么是有害垃圾或可回收垃圾,不能做到正确分类。”还有小区居民反映,分类垃圾桶上的标志已经脱落或模糊,也给有意自觉分类的居民带来不便。
不过,大部分自觉实行垃圾分类的居民都表示,生活习惯应“让位”于环境保护。汾西小区居民张先生就告诉记者:“我们刚开始会有点不习惯,但维护好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生活,多做就习惯了。”社区也为垃圾分类新方式的推行做了很多工作,使垃圾分类尽量落到实处,而不是空成“摆设”。据记者观察,绝大多数实行垃圾分类的社区都有居委会为配合宣传而制作的黑板报,介绍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垃圾分类的好处,还有垃圾减量小提示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