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上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华尔街观察家约翰-戈登忠告股民
2009-08-24

  “虽然全球股市在不断创出新高,但是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那时,才可能是股市最低点。中国的股市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成长,表现好是正常的,但在我眼里,中国股市常常是‘好得过头’了,投资者们应该更谨慎。”美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华尔街观察家约翰·戈登,昨天在其中国行的上海专场中对投资者作出如上忠告。

  约翰·戈登在过去二十年中,以大历史观的独特视角深刻剖析300多年来华尔街的兴衰,其撰写的《伟大的博弈》一书风靡全球。因此,约翰·戈登又被公认为是当今最了解华尔街真相的经济学家。

  投资就像谈恋爱

  “投资就和谈恋爱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钟爱股票市场,甚至屡屡败北,还是舍不得离开这个市场”。约翰·戈登称,人类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而投资大多数也是非理性的。很多投资人的资金即使打了水漂,还是乐此不疲。说到底,股市之所以从来不寂寞,是因为它完美地反映了人性。

  戈登在演讲中说,泡沫其实也是对人类心理的一个反映,当年的互联网泡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只看到了泡沫中的很多可能性,但是因为头脑都被冲晕了,所以没有办法看到这些风险。金融市场也是如此,事实上,几乎每次的“金融创新”都是“骗子”发起的,然后造成了灾难,然后就会出现各种监管制度,然后又会出现“创新”,又会有漏洞,再补漏,从美国华尔街最初每天只有31股交易量,一直到现在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市场,充斥着这样的“创新”、崩溃以及再补救的过程。

  股市会出现二次探底

  针对今年上半年股市发力强劲反弹,戈登表示:“虽然我不希望出现二次探底,但现在看起来,二次探底已不可避免。”

  他说,道琼斯三月份以来上升了50%以上,全球很多地方的股市都有很大幅度的反弹,但是根据历史规律,有一个反弹就必然有一个二次探底,看看市场的底部到底在哪里。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时,1930年5月份市场反弹了30%,当时大家都说,大萧条已经结束了,经济应该没问题了,但事实证明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直到1932年7月才真正触底,与1929年9月份相比下降了90%。“今天会不会重现当时的一幕呢?我个人觉得,还是完全有可能继续探底。”

  戈登认为,中国股市的表现今年来一直很好,有时候甚至“太好”了,但泡沫一般都是在破裂后才被发现的。中国经济增长比其他国家高,股市上涨可能是合理的,我们目前还无法确认现在的中国股市就是一个泡沫。不过,他也表示,虽然他是个乐观主义者,但他更是一个保守的投资者,因此,他并没有在中国的香港或者大陆市场有任何投资。

  股票技术分析就像算命

  戈登说:“从某种角度来说,技术分析就像是算命,总是企图从混乱中找出规律,从随机中找出科学性。基本分析则主要是看一个公司的收益、定位和公司的决策情况等,巴菲特也是基本分析的追随者。”不过,他建议中国的投资者保持谨慎,“不要作出导致自己失眠的投资决定”。

  对于一般投资者关注的市盈率,他称,合适的市盈率取决于很多因素,最关键的就是公司的性质和发展前景。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的科技泡沫中,很多公司的股价大幅上升,但市盈率十分离谱,因为它们根本没有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很高深的数学头脑,投资者就应该知道,这肯定是应该退出市场的时候了。本报记者姜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长三角多种模式探索"夹心层"住房保障
    ·上海年内将建102个亲水观景示范区
    ·"巨人通力"进世博船舶馆 首创多项电梯技
    ·浦江县来沪推介葡萄
    ·东台来沪推介绿色产业
    ·公众要理性 勿上"地王"当
    ·上海市市管干部提任前公示
    ·最真实"潜伏"
    ·上海"量身定制"39条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业
    ·宝山首个旧区改造居民回搬项目开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