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的芭比娃娃裙,手扎的拖把,全套的围巾、帽子、手套、袜套……站在琳琅满目的橱窗前,你绝对想不到这些精致的作品都出自宝山区庙行镇“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的残疾人士之手。
6年来,庙行镇通过向企业推荐、非正规安置、创办福利企业和创建“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4种残疾人就业渠道,帮助镇内所有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实现了就业。要说服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并不轻松。36岁的徐云是庙行镇的外来媳妇,因为文化程度低,双手有残疾,政府先后为她介绍了4个单位都没有成功。到超市应聘收银员时,虽然徐云的双手丝毫不影响她完成这个工作,对方却还是认为“不好看”而拒绝了她。2个多月里,工作人员为徐云跑了五六次腿,终于帮她在上海市吴淞市政工程公司落实了工作。像徐云这样的例子,每年都有二三十个,工作人员几乎要一年忙到头。
残疾人就业稳定性比较低,每年有一二十个人工作不久之后“再失业”。因此找好工作之后,还要为他们的“再次下岗”准备好“退路”。6年来,庙行镇对于每一位“再失业”的残疾人,都能做到一个月内帮助其重新上岗。
2006年4月,庙行镇成立了“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成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又一选择。基地开发和设置了与残疾人相适应的就业援助项目,像扎拖把、粘信封、串珠子等,按小时工资标准每月为援助对象发放生活费。现在基地有30位援助对象,他们中很多人在这里不仅获得了“量身定做”的职业培训,还掌握了大量生存技能和生活常识,动手动脑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