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起,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提供专项经费,每年暑假资助久隆模范中学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同学赴各地开展“红色之旅”。日前,该校第三届“红色之旅”成员,踏上了赴北京和西柏坡考察的旅程。在很多人看来,和90后孩子说爱国主义有点困难,但是,曾经参加过前两届活动的同学们觉得:只要形式新颖,爱国主义教育同样能改变传统说教的形象,给自己注入精神力量。
身临其境感触深
男生朱伟彬、女生丁颖慧、卞佳烨曾分别跟随第一、第二届“红色之旅”去井冈山和西安、延安考察。“我原来不是特别喜欢历史,但身临其境,还是能感到一种精神力量。”朱伟彬坦言,以前也听过有关革命历史的报告,结果,冗长的报告让人昏昏欲睡。没想到,到了井冈山,看着前辈们留下的物品,看到平日在教室里读的革命烈士诗抄,被硬朗地刻在墙壁上,一种沧桑感油然而生。“强烈的真实感很令人震撼。”丁颖慧至今念念不忘残墙上的弹孔和简陋艰苦的红军医院。“整个高三,我对自己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轻易放弃”,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助她顺利获得了同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红色”教育需创新
卞佳烨觉得,大家普遍喜欢古代历史,因为老师上课会聊很多历史典故,但一讲到现代历史,却成了××年份、××战役的简介,知识点背起来有点枯燥。换一个形式讲历史,创造机会让同学们接触历史,效果会好很多。
同学们的看法,得到了校德育主任丁敏芳的赞同。她告诉记者,学校正在尝试将德育教育和课程内容相结合,引导同学们在参观一处教育基地或者参加诸如“红色之旅”等类似活动前,先搜集相关资料,再带着问题发现历史的魅力。今年暑假,在设计迎接新中国60周年的教育内容时,老师给了大家充分的自主权———不限书目,每人自己读一本书,只要能够反映身边的变化,读后有感而发感想都可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抓拍一些反映祖国、上海和家庭变化的照片,或者收集一些老照片,开学后展出。“要把大道理巧妙融合到平时的活动里,少喊口号。”在丁敏芳看来,让90后的孩子乐在其中,尊重他们的个性很要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