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中午12点刚过,我正和同事闲谈时,忽然听到一声惊雷好像在窗外炸开,吓得办公室里的女同事都尖叫起来。”市民吴先生说,“大家一开始还以为可能是什么地方发生爆破,但隔几分钟后再次听到隆隆的雷声,才确信刚才是惊雷声。”
一声“炸雷”顷刻间响起
申城昨天遭遇久违的雷暴天气,本市外滩、火车站等地的市民都听到了这声意外的“炸雷”。昨天中午,天空逐渐阴沉,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顷刻间响起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尽管维持时间并不长,但这声响雷还是让不少市民受到惊吓。虽然昨天上午10点45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已经发布暴雨黄色警报提醒强对流天气的到来,但人们却没有料到雷声会如此剧烈。
上海气象部门专家昨天表示,其实类似的打雷现象并不少见,上海年平均雷暴日有49.9天。而昨天的雷声之所以响彻天际,可能与云团离地表较近有关。
不同地区雷声强度有差异
“上海近地面受切变线影响,由此发展出了一些强对流系统。”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傅易说,由于近日本市气温明显提高,大气内不稳定能量增多,因此出现雷阵雨的几率较高,这就是所谓的午后“热雷雨”。不过,在打雷的时候,不同地区市民听到的雷声强度有差异。比如,当雷雨云团离地面很近,并且云团内能量较高的话,那么雷电源附近的人们听见的雷声就会是十分短促而有力。
记者了解到,所谓“炸雷”与“闷雷”主要是以声响程度为划分标准,而气象意义上的雷电分类主要有“云闪”和“地闪”两种,其中“云闪”指出现在云层之间的闪电,过程中出现的雷称为“高空雷”,对地表危害不大。而“地闪”属于云层和地面之间的闪电,其过程中出现的雷又称“落地雷”,对地表建筑及人的危害相对较大。在本市,每到夏季,这两种雷出现的几率都比较大。
明后两天最高气温达35℃-36℃
昨天本市青浦、嘉定、宝山和崇明的雷雨尤为明显。截至昨天下午4点,降雨量最大的是嘉定,达41.4毫米,市区徐家汇的降雨量为7.6毫米。受降雨影响,昨日最高气温为31.5℃。根据最新预报,未来数日本市仍为多雷雨天气,今天最高气温约34℃,明后两天最高气温可达35℃-36℃。
[气象小常识]
“炸雷”是怎么发生的?
打雷和闪电往往联系在一起。一般情况下,雷电出现的瞬间,闪电通路中的空气会因高温而突然剧烈膨胀,紧接着又发生迅速冷却。这一骤胀骤缩往往发生在千分之几秒的短暂时间内,随后再产生冲击波,冲击波以5000米/秒的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播,人们因此可听见剧烈的雷声。在第一声“炸雷”发生时,人耳可能听到一种类似于撕布的声音,这种声音持续近一秒钟,接着出现响亮的“炸雷”。当隆隆声持续时,雷的音调变深沉。
冲击波的能量并非总是维持不变,而是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因此,离雷电源越近的地方,听到的雷声就越强。此外,如果雷电源离观测者足够近,闪电引发的爆炸波还来不及演变成普通声波,便会导致所谓的“炸雷”出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