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上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贫困家庭自强不息报恩情 母子还清捐款圆丈夫遗愿
2009-08-24

image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图片说明:在简陋的房屋里,罗晓华和母亲笑对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下午,何月琴与王家庆两人“批评”一番罗晓华,罗晓华报以惯常的温和一笑。就在这一刻,三个人突然变得沉默起来。这是她们之间心照不宣的沉默。

  罗晓华的丈夫在身患绝症时,何月琴与王家庆联合其他朋友真情相助。“真是雪中送炭。”罗晓华说得字字有力。

  罗晓华的丈夫最终没能战胜病魔,他临终时,只说了一句遗言,就是要还清朋友曾经的资助。一年来,罗晓华和儿子用自己的行动圆了丈夫最后的遗愿。

  “大家都是无偿资助他们的,真没想到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母子俩还能把钱还清。”何月琴说,如今不少人都会有爱心之举,但受捐助过的许多人连一声谢谢也没有,更不要说报恩,这对母子俩太让人感动了。

  回沪知青丈夫患病

  这段故事要从插队时说起。

  罗晓华与丈夫年轻时在贵州省南部一个县城插队,罗晓华是上海人,丈夫是贵州当地插队人员。一同劳动生活下,两人渐生情愫,最终成家并在当地落户,后又生下一子。

  2000年左右,在贵州生活了三十年的罗晓华回到家乡上海,孩子与丈夫一同而来。此时,生活突然变得拮据起来,再加上罗晓华患有风湿病,家庭日渐困难。

  一家三口与罗晓华母亲挤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老式民宅内,曾经有一段时间,儿子每天只能睡在床下。由于身患风湿性关节病多年,罗晓华双手手指变形,从贵州退休返沪后,除了几百元的退休金一直依靠丈夫微薄的工资生活,而只有中专学历的儿子开始时只能靠给人洗碗谋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为了生计,罗晓华丈夫在普陀区一小区当了电梯工,月薪仅千元,为了省钱,每天吃住在电梯房内,与家人过着分居的生活。不停歇地工作,罗晓华丈夫在巨大的压力下病倒了。2007年5月,罗晓华丈夫被医生诊断为肺癌。

  插队朋友伸手援助

  “口传口,我也是听说的。”何月琴与罗晓华一家算是老相识,她们曾在同一个地方插队,也在贵州生活30年。这段经历让她们有着深厚的感情。

  闻听罗晓华丈夫的情况后,何月琴的心咯噔一下,她想到罗晓华一家的窘境,没有任何犹豫,决定帮上一把。

  何月琴开始联络当年一同在贵州生活的朋友,甚至是曾在其他地方插队的朋友。大家闻讯而动。王家庆,曾在江西插队,在一起活动时曾认识了罗晓华一家。

  100元、200元、300元……口传口,心连心。没有强力的呐喊,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尽一份力,帮助深处困境的罗晓华一家。

  “总共有1万多元,但绝对是雪中送炭!”昨天,提起大家的援助,罗晓华说起这些,字字有力。

  真情不断在传递,但病魔却很无情。从诊断出病症开始,8个月后,罗晓华丈夫离开人世。

  “在最后的时候能感受到这份情,他也很欣慰。”提起这些,罗晓华有点哽咽地说,丈夫最后的遗言,就是要母子二人,无论如何还清朋友的捐款,每一人,每一家。

  心怀感恩还清捐款

  “无论钱多少,无论是谁,这钱我们一定得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晓华表情和语气都很温和,但言辞却十分斩钉截铁。

  她这是在还情,她希望用还债来表达对朋友们的感恩之情。

  尽管只有1万多元,但对贫困的罗晓华一家,依然是一笔不小的款额。

  令人欣慰的是,罗晓华的儿子很争气,他不断自学电脑知识,先被一家大型电器商场看中,如今又被宝钢集团相中,做了一名网络管理员,月薪也从原来的几百元提高到现在的3000多元。

  凭借儿子的薪水,慢慢地,罗晓华完成了丈夫的遗愿。

  记者手记

  昨天下午,在与记者分别时,罗晓华拉住记者:“要写她们帮助我家的事情。”声音很轻,但依然被何月琴王家庆二人听到,“不要写我们,写写她一家。我们真没想过让他们还这钱,他们很不容易的。”

  记者笑了笑,看着三人,不知如何回答。记者感受到,这些话都是她们心中的话,其中不带丝毫的虚情假意。

  有一种温情在流动,记者为她们感动。

  何月琴与王家庆在罗晓华一家深处困境时,伸出援救之手,这是当年一起劳动时形成的感情,是手足情。

  罗晓华与儿子为完成丈夫的遗嘱,当然更多的是内心的感谢,还完朋友们的援助,这是感恩情。

  尽管其中的介质是钱,但这其中包含的情分并没有因为钱而低俗,相反,却是一种升华。

  站在罗晓华一家局促的小房间内,看到她们在本报摄影记者镜头下绽放笑容的面庞,记者体悟到,其中的情意已超越文字的描述。

  感情的相汇,聚成生活的力量。对罗晓华一家如此,对何、王等人亦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贫困家庭自强不息报恩情 母子还清捐款圆丈
    ·校内网迫于压力弃原名 "山寨版"仿冒者或
    ·处方药网店禁售令生效 相关药品被强制下架
    ·潮湿天居民家中疯长菌菇 及时清除避免小孩
    ·司机捡到迷途少年托付民警助其返家
    ·摆"大片"饕餮 开"院线"专场 09书展"片
    ·男子冒充"国安人员"行骗28.5万元获刑11年
    ·上海半年超6000件电视购物投诉 专家:亟需"
    ·防盗窗扣专防蟊贼 民警给居民免费安装
    ·铺设管道破坏路 小区居民出行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