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约毕业生被要求推迟上岗 凸显"三方协议"不足 |
2009-08-24 |
|
2008年底,医药研发服务领域著名跨国企业药明康德与全国千余名2009届毕业生签下就业协议。但一些人4月上旬接到通知,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他们的入职时间会晚一些。此举在毕业生中引起波澜。昨日,记者从药明康德了解到此事的最新进展。公司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安排了600多名应届生入职,并将在10月底前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另外400多名大学生到岗。而透过此事件记者发现,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约束力不足的潜在矛盾得到集中地呈现。 【起因】毕业生被迫“推迟”上岗 “今年4月8日和9日,许多和我一样已经与药明康德签署就业协议的毕业生接到公司的电话,说是由于公司遇到金融危机,现在通知大家,入职时间要比较晚。”一位要求匿名的毕业生向记者透露:公司告知她的入职时间是今年的10月29日,相当于毕业三个月以后才上班。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于2000年成立于上海,在医药研发企业当中属于排头兵。对不少毕业生来说,以实力和薪酬而言,药明康德是一个理想的就业单位。对于“推迟”入职的做法,药明康德方面也是“事出有因”。该公司常务副总裁刘晓钟解释,公司最初拟定2008年招聘计划时,未料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造成招聘人数超过实际岗位需求人数。药明康德方面表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因此这一情况引起一些已经收到药明康德Offer的毕业生的焦虑不安,担心会有所变动。公司副总裁朱浩波为此表示,药明康德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公司实验室业务等项目今年以来发展较快,通过内部调整安排,公司有能力让每一位毕业生实现入职。 tujian.org 【结果】目前已安排600多人入职 据悉,接到岗位被“推迟”通知的毕业生涉及多个高校,其中也包括上海高校。此事引起了不少毕业生的质疑,并且随后经由媒体曝光。昨天,记者从药明康德获悉最新进展:目前,公司已经安排600多毕业生入职。另有400余名应届生将在10月底前入职。 “因为招聘的人太多了,就推迟上岗,意思就是要我们自己主动解除就业协议,他们可以就此免责。”针对毕业生当中出现的这种意见,昨日药明康德方面重申,尽管招聘人数较多,但是收到公司Offer(录用通知)的学生,只要本人愿意,公司都会根据经营状况有步骤、有计划地全部安排上岗,只是时间上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另外,药明康德方面表示,2010年,公司仍将计划招收1000名左右的应届毕业生。 学生维权缘何难? 就业协议不是劳动合同 接到延迟入职或者降低报酬的通知后,部分学生组建起维护权益的QQ群。有学生认为,推迟上岗造成时间上的损失。即使选择重新择业,4月份之后求职机会也已经不多。还有的学生因为此事在申报户籍问题上遇到了难题。 “就业协议只是大学生与企业签订的一个劳动意向合同,并不是真正的劳动合同。”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张再生教授解释说。毕业生就业协议俗称“三方协议书”,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教育部学生司制定,全国统一格式。由学校发给,毕业生签字,用人单位盖章,毕业生本人保存一份,作为办理报到、接转行政和户口关系的依据。 tujian.org 法律界人士表示,虽然“三方协议”不属于劳动合同法效力范围,但“三方协议”是民法领域的“预约”,可以原则上适用我国民法和合同法。例如,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协议中大都规定有违约金条款,任何一方违反约定,就要支付违约金。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即使根据民法和合同法,学生们要维权,理由也并不充分。 协议书没有约定入职时间 目前,全国统一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分为4个部分:“毕业生情况及意见”、“用人单位情况及意见”、“学校意见”以及“备注”。“备注”栏比较关键,一般会约定学生入职后的薪酬、违约金等内容,但没有设置“入职时间约定”一项。 所以,从社会上一般人理解中的毕业生离校后就该到企业报到这一惯例来看,药明康德“推迟”了毕业生上岗。但是,如果从就业协议文本本身来看,药明康德的做法并不违反约定。本来就没约定上岗时间,“推迟”也就无从说起。 张再生教授建议,如果明确约定了入职时间,再按照民法、合同法来处理,事情就很简单了。 高校 要竭尽全力保护学生利益 记者昨天从沪上一所被聘人数位居前列的高校获悉,经过校方积极争取,一个月前已基本解决问题。该校就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得知情况后,校方不仅及时走访企业,了解切实原委,敦促企业尽快陆续让学生上岗入职外,另一方面也对签订协议的学生一一对话,共同求解出路问题。“我们向每个涉及到的学生了解情况,愿意留任公司的,做好一定的等待准备;不愿等待的,学校帮助其重新找工作,优先照顾。所幸,我们学校的同学,基本在一个月前就已率先安排完入职。剩下的个别几个同学,估计这次也可以妥善解决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这种用人单位“出尔反尔”、推迟入职时间的情况,该负责人称,相信这只是在金融危机下少数单位的无奈现象。对此,学校竭尽全力说服用人单位,将保护学生权益摆在第一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