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脑子里都只有‘指标、指标’这两个字。哎,真的好累,未来的两个月会怎样……”上海大学的小张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真实的心声。这位金融系大三学生没有想到的是,本来的“暑期实习”会让自己变成银行信用卡推销员,每天都有两张的指标。这对于没有太多人脉的小张来说,要完成并非易事,以致每天她不得不“站街”推销。
每天为“指标”所累
小张是上海大学金融系大三学生,被学校安排到挂钩银行实习。没想到,她被分到信用卡中心,承担信用卡推销工作。上班后,小张连连受挫,从1天3张,到1天两张,有时甚至为0。
所谓的“指标”,就是1人1天保底两张卡,1周要10张,一个团队就要几十张。“完不成指标有什么惩罚么?”面对记者的询问,小张吞吞吐吐地表示,这关系到她的实习评定。记者了解到,实习生推销的信用卡数量和带领团队的店长业绩相挂钩,评定实习期间表现的依据也是团队是否完成指标。
自己所在团队业绩最差,上级一直给店长施压,压力又转到了自己身上。实习要到8月底才结束,而她则越来越没有工作激情,越来越厌恶这份工作。
“压指标”成普遍现象
如今,正是沪上大学生暑期实习的高峰期。记者采访发现,小张的辛酸并非只是个案,在多个行业中实习生不仅被当作廉价劳动力,更是被单位用作“推销员”。“压指标”已成了暑期实习的“潜规则”,而学生为了不影响实习报告的“评分”,往往只能被动接受。
上海理工大学的小王读的是汽车专业,他在一家知名汽车服务公司旗下4S店实习。小王告诉记者,上岗后便被上级告知每月有销售任务,“如果不答应,害怕会失去实习机会;但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卖车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此之外,保险、证券业也常给实习生“压担子”。不少学生表示,他们经常会遇到“开户头”、“推销保险”的任务,美其名曰“锻炼能力”,其实就是硬性推销。
然而,不少学校对学生的实习状况甚少过问,只是负责收取实习鉴定。“向老师报告,根本没有效果。学校不会因此与实习单位沟通,我们只有默默忍受。”一名学生如是说。
编后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