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陕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13 集中精力抓发展 全力以赴保稳定
2009-07-17
——访商洛市委书记魏增军
  近年来,商洛市按照中省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平安商洛”建设为平台,以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为重点,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
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和对平安创建的知
晓率连续四年排名全省前三位,满意率均保持90%以上,2008年首次
抽查的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居全省第一位,被省委领导誉为
全省维护稳定工作的一面旗帜。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商洛市委书记
魏增军。
  在谈到近年来商洛平安建设工作时,魏增军向记者讲了五点具体
做法和体会:一是抓领导,全面落实各级责任。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做到领导、责任、制度和工作“四到位”,
市委、市政府每年年初与各县区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
将平安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主要内容,与各级各部门评
优、树模、职务晋升等相挂钩,确保了全市平安创建工作上下联动、
整体推进。二是抓宣传,不断提升平安建设知晓率。将每年的3月至4
月和9月至10月作为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月,广泛开展送平安进万户等
“五个一”活动,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三是抓整治,努力提
高人民群众满意率。针对全市不同时期社会治安形势,每年都深入开
展专项严打斗争、打击“两抢一盗”、打击赌博、侦破命案、“打黑
除恶”、打击非法传销和非法集资等严打整治活动,维护了全市社会
和政治稳定。四是抓防控,全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在市、县、乡、
村四级普遍建立排查调处网络,全市163个乡镇都组建了矛盾纠纷排
查化解中心,1821个村和社区都设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站,连
续两年在全市开展“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初步形成了“党政挂帅、
综治协调、司法为主、部门联动、依托基层、各方参与”的良好工作
格局。五是抓基层,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基础。市、县区两级政府对平
安建设经费给予了充分倾斜,有力保障了防范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共
投入资金1.6亿元,建成公安基层所队84个,基层司法所86个,法庭1
2个,以公安“三基”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面貌明显改观;每年重
点抓2个平安县、20%的平安乡镇、30%的平安单位创建工作,全市
七县区中已有四个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平安(安全)县。
  谈到今后平安建设工作打算,魏增军说,要按照“城镇安全、社
会安定、人民安居”的总体要求,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为根本,以推进
基层平安创建为重点,大力开展平安创建“示范县区”、“示范乡镇
(村、社区)”、“示范企业”、“示范家庭”等活动,着力打造“
平安商洛”品牌。要把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作为提高公众
对治安状况满意率的主线,不断加大对治安混乱地区的排查整治和矛
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着力在认真排查、主动化解、完善机制上下功
夫,全力维护全市社会稳定。要不断完善平安建设工作机制,继续推
行党政主要领导履行平安建设述职制度,夯实各级领导责任,对发生
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事件的地方和单位,实施领导责任倒
查和“一票否决”,全力确保“平安商洛”建设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本报记者  李岚)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相关链接
    ·14佛坪4年飞播造林近8万亩
    ·14胸襟说
    ·14榆林推动服务转型提升财政工作效能
    ·14渭城“网络党支部”确保全员参与学习实践
    ·14王益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获殊荣
    ·14重心在基层 力量在群众
    ·14府谷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14留坝农民群众在参与旅游开发中得实惠
    ·14景俊海会见家得宝亚太区总裁
    ·14景俊海会见日本客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