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一周年摄影纪实
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本报记者重访了我省地震
重灾区的宁强县、略阳县、太白县等地。所到之处看到,灾后重建工
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幢幢农舍点缀在绿树和
麦苗之中,群众受灾时脸上的阴霾已经消散,有的是对新生活的无限
憧憬。
近日,宁强县燕子砭镇原庙子岭村的166户村民,陆续乔迁到东丽
村集中安置点的新居了。“5·12”大地震使庙子岭村处在滑坡地段上,
也是我省最大的地质灾害点之一。在“5·12”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广
坪镇,川道公路沿线的广坪河、遭家沟、水观音、骆家嘴、茅咀、金
山寺等6个村统一规划的10到2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36个,共安置受灾
群众816户。在金山寺村5组许春安家,鲜艳的对联十分醒目,今年农
历3月15日,许春安的大孙子结婚,新房里摆满了新购置的家具,已
经70岁的许春安依然喜不自禁地向来人讲述着总书记胡锦涛握着他的
手鼓励他坚定信心,重建家园的关切之情。他指着墙上贴有胡锦涛总
书记的画像说:“总书记的关心已经变成现实,我真想把这个消息亲
口告诉他,让总书记放心!”
如果不走近走马湾组的集中安置点,就难以想象在这个绿水青山
环绕中的美丽新家园的模样。这里的房子有80和60平方米两种类型,
三室一厅,二层是阁楼,厨房、厕所都和城里的房子一模一样。这里
集中安置的是略阳县白水江镇权力村走马湾组的51户受灾村民,他们
的房子在地震中几乎全部倒塌,村子成了滑坡点。新的安置点远离老
村庄,村前是刚修好的水泥公路,一条小河绕村而过。
在地震灾区,群众谈论最多、感激最深的是对口援建我省的天津
市的建设大军,在略阳天津高级中学、略阳天津职教中心等30个天津
援建项目工地,在宁强天津中学、宁强天津医院建设工地,在勉县,
在宝鸡陈仓区、太白县,一栋栋高楼与青山比肩,一幢幢农舍和花草
映衬。在灾区,人们看到的是重建家园热火朝天的场面,感受到党和
政府的亲切关怀,感受到干部群众重建美丽家园的信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美丽如画的略阳县白水江镇权力村安置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省最大的安置点宁强县东丽村新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天津援建的略阳粉煤灰蒸压砖项目建成并投产,为灾区重建做出
贡献。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略阳天津高级中学教学大楼在群山中拔地而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宁强金山寺八一小学的孩子们在设施齐全的新校舍快乐地生活成
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太白县鹦鸽镇瓦窑坡村四组的安置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住进安置点的略阳县权力村走马湾组受灾群众,家家的生活其乐
融融。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置点上安定、祥和的生活景象。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搬进新居的宁强县金山寺村村民利用网络找信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运抵宁强燕子砭车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广播电视村村通及时安装到各个安置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废虚上打造新的希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宁强天津医院工地上,天津援建人员督导工程建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宁强受灾群众高挂红灯迁新居。
(本报记者 赵康 戴吉坤 巨跃先 徐秦生 通讯员 李正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