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西藏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1959:中外记者见证的西藏民主改革
2009-04-30
:周德仓   当历史进入公元1959年的时候,西藏注定要成为新中国舞台上一个醒目的角色,而这一历史剧的主题就是:民主改革。   其实,这出历史剧的演出并不温馨,而是伴随着硝烟、鲜血和激烈的节奏:   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公开撕毁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在拉萨举行武装叛乱。   3月20日,叛乱集团向人民解放军驻拉萨部队发动全面进攻,我西藏军区部队奉命反击。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筹备委员会由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代理主任委员。   3月下旬,民主改革正式开始。   7月17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关于西藏全区进行民主改革的决议》。   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顺利完成。   2008年1月19日,出席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的382名代表一致表决通过,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2008年3月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   历史绝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至2008年3月发生在拉萨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达到高潮,西方主流媒体对西藏历史和形象的歪曲传播,使西藏差不多成为西方造就的适合自己口味的“虚拟环境”。   还是请出几位中外记者,让他们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告诉我们1959年真实的西藏。   安娜·路易丝·斯特朗:我是第一个看到西藏奴隶解放的美国人   这位自1925年就公正介绍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以传播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而闻名的美国记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保持着她在国际新闻界中的显赫声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对西藏的采访报道。   1959年西藏平定武装叛乱和实行民主改革后,立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8月8日,包括来自11个国家的19名外国记者在内的27名新闻工作者,从北京乘专机飞往西藏。   安娜·路易丝·斯特朗毫无疑问是这支队伍中最醒目的角色。时年已经74岁高龄的斯特朗坚持要进藏采访,最终以美国《国民前卫报》记者的身份成行。斯特朗这次在西藏的采访,饱含着艰辛,更充满着快乐和满足。8月12日刚到拉萨,她就用电报向美国发出进藏采访的第一条电讯:“斯特朗已经安抵拉萨,来到布达拉宫前,拉萨秩序安静如常。”13日,登上117米高的布达拉宫的斯特朗,无法掩饰自己的极度兴奋:“我是第一个看到西藏奴隶解放的美国人,也是第一个登上布达拉宫看到解放了的拉萨的美国人!”   这次采访足迹所及,包括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哲蚌寺,拉萨的两个奚谷 卡(奚谷同溪,藏语庄园的意思)。他们访问了翻身的农奴,旁听了喇嘛、农奴们的斗争诉苦大会,也访问了爱国活佛帕巴拉·格列朗杰和噶伦阿沛·阿旺晋美,参观了和平解放后建造的人民医院等。仅斯特朗一个人就采访了贫苦的喇嘛和翻身农奴各10名。   在拉萨10多天的采访使斯特朗一行真切感受到西藏历史的跨越。在拉萨,他们见到了被挖掉眼睛、砍掉手臂的农奴,看到了人皮做成的大鼓,头盖骨做成的祭器,大腿骨做成的鼓槌,还有哲蚌寺用风干女僵尸做法的惊人一幕;而在一场批斗大贵族拉鲁的大会现场,上百名翻身农奴怒吼着焚烧卖身契、地契和皮鞭的情景,令外国记者们受到强烈的震撼。   斯特朗基于自己的见闻,在报道中写道:“西方的流言蜚语说什么中国‘镇压藏族’,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实际上,正是这些农奴主对他们自己的人民进行了种族灭绝。……农奴主的种族灭绝整整延续了700年,封建农奴制度下的残酷生活使大量男性被迫当喇嘛,他们既不生产又不生育,梅毒像瘟疫般肆虐,藏族人民就是这样逐渐走向灭绝。”   斯特朗以记者的良知,在报道中阐明她对西藏宗教政策的态度:“尽管海外造了许多谣言,这里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北京是严格执行协议的,一直未进行改革,而且特别尊重宗教信仰。……解放军或是中央在藏机构人员从未有人损坏过任何寺庙。”   在拉萨,外国记者们正好赶上了望果节。他们饶有兴致地观看了藏戏和骑马射箭表演。获得冠军的选手恭恭敬敬地向斯特朗鞠躬,并把哈达献给她。在目睹拉萨郊区25名农奴收割青稞的热闹景象后,斯特朗记录下了自己的见闻:“他们是那么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知道现在是‘谁种谁收’,再也不必把大部分的收成上交给他们的主子了,而且不久还要把这些地分给他们。……这些农奴们见到我们来就举起农具向我们欢呼。我从来还没有受到过这么热烈的欢迎。……我知道在旧西藏这些所谓的‘下等人’见到所谓的‘上等人’必须低头哈腰。伸出舌头摊开双手以表示他们没有毒药、没有匕首。……而现在他们已挣脱了几百年来压在他们身上的枷锁。他们自由了,平等了。他们获得了新生。”   赵慎应、林田、王鉴、尹锐:记载西藏民主改革历史场景,字字如铁   赵慎应1951年随十八军先遣支队进藏,成为第一个报道解放军进藏部队抵达拉萨的记者。1959年赵慎应第二次进藏,见证了平息武装叛乱和进行民主改革。   赵慎应时任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兼任《西藏日报》副总编辑,他组织分社采写了《拉萨的春天》、《拉萨,你自由了》、《血泪的控诉》、《罪证如山——西藏反动政权是怎样破坏十七条协议的》、《沉重的铁链——西藏农奴制度的高利贷》、《魔鬼的血嘴——西藏噶厦的法典》等一系列文字与图片稿,以生动的事实和当事人的陈述,有力地配合了平叛工作。   林田,1948年冬进入新华社中原野战军分社,后随军进入西藏。他在日记中详尽地记录了当时西藏的现状和民主改革后发生的变化。这些弥漫着历史厚重感的日记,收录于林田的著作《进军西藏日记》中。其中他写道,6月6日,随工作组到山南乃东凯松溪卡采访。这是西藏叛乱头子索康汪清格来的庄园。在选举农会筹备委员会的全庄园农奴大会上,“谁只要看一眼这人群,就会多少懂得一点儿什么是农奴制度。这老少200多人,没有一个人穿一件完整的衣服,全是破烂得像麻袋样的粗毛衫裙,那上面不是补丁,就是发亮的油污。妇女和孩子们几乎没有人穿靴、鞋,全赤着脚。”在记者朴实的文笔下,这些昔日没有被任何人看得起的农奴们,羞涩、激动而自豪地参与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   王鉴,1951年参军进藏。其收录于《雪域足迹》中的日记,在我们面前陈列出西藏历史的时空画面:3月23日,因叛乱停刊两日的《西藏日报》复刊。3月28日傍晚,《西藏日报》收到国务院关于人民解放军彻底平息叛乱、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自治区筹委会行使地方政府职权的命令。8月8日,与《西藏日报》记者郭辛可、陈宗烈到甘丹寺采访,见证了农奴烧毁借契、欢呼雀跃的热烈场景。10月9日,记录下江孜扎西岗杂拉巴才仁编唱的新民歌——“平叛好!人民地位提高了。我们团结一致,建设社会主义。赶快分土地吧!有了土地好干社会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就有幸福的生活。”   尹锐,1950年随十八军进藏。1959年4月到9月,他以《西藏日报》记者的身份,在中共西藏工委作为民主改革第一个试点地的山南乃东县凯松、凯墨溪卡进行了全程采访,并完成了《世代农奴打碎枷锁获得人身自由》、《在今天的凯松溪卡里》、《土地还了家,农奴做主人》、《笑满庄,粮满仓》、《“洛热娃”结束了世代流浪生活》等一系列报道。
     相关链接
    ·西藏天葬 死亡不留痕迹
    ·山东大学生教孩子这样刷牙
    ·11名困难学生 登入应届毕业生低保户名册
    ·第四届“纳木错”国际徒步大会将于8月15日
    ·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下周举行
    ·西藏自治区区内重点高中录取工作结束
    ·西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全区普通高校招生
    ·截至21日上午9时西藏普通高考已录取1400多
    ·西藏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洛隆县举办农机具使用培训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