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西藏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新华国际时评:颠倒黑白的“涉藏决议”
2009-04-30
:陈勇   美国国会众议院11日通过一项所谓涉藏问题决议。这个决议罔顾西藏的金融和现实,美化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吹捧长期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达赖,对中国民族宗教政策进行无端指责。这完全是颠倒黑白,别有用心。   无疑,这是一个与金融事实相背离的决议。美国众议院推动和支持这项议案的议员们应该知道,与西藏民主改革相似的一幕,其实在美国历史上早已演出。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奴宣言》,敲响了奴隶制在美国的丧钟。在历史的长河中,西藏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与美国废除奴隶制同样堪称世界人权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两段历史还有更多相似之处:1861年,美国南部一些支持奴隶制的州宣告成立“南部邦联”,揭开了南北战争的序幕,这场战争的结局是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奴隶制成为过去;50年前,以达赖为首的西藏农奴主集团撕毁和中国中央政府签订的《十七条协定》掀起武装叛乱,平叛的结果是中国维护了领土和主权统一,农奴制宣告终结。   美国众议院这些议员应该对本国的历史耳熟能详,更应该知道林肯因为废除奴隶制、推动人权进步而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的伟大总统,他的生日成为美国的节日。如果今天有人对这些众议员说,南北战争是美国对南方的“侵略”和“镇压”,要美国放弃对南方的“占领”,他们又作何感想?   推动这项议案的少数议员自吹在“人权”方面的“仗义执言”和“道德权威”。然而,他们提出的却是一个否定人权进步的议案。   如果这些众议员真要为西藏人权而“仗义执言”的话,那么他们应该看到,50年前以达赖为代表的农奴主统治的西藏,与废奴之前的美国南方也是惊人地相似,都是将人分成等级,明确规定人生而不平等;旧西藏的农奴和美国南方棉田中的黑奴一样,都是丧失了人身自由权、甚至会随时受到私刑的折磨而丧失生命权……。如果说二者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旧西藏农奴的处境和命运比美国黑奴还要悲惨。   如果这些众议员真想拥有“道德权威”的话,那么他们更应该看到,逆历史潮流而动换不来“道德权威”。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少数奴隶主成立“3K党”等组织,以武力报复解放的黑奴;相似地,流亡海外的达赖等昔日农奴主以种种手段干扰、破坏西藏的发展,梦想恢复他们的“天堂”。前者已经被美国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所唾弃,而后者更无法阻挡西藏各族人民谋发展、求稳定的步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年废除了奴隶制的美国,迎来了金融和社会的进步;相似地,废除农奴制的西藏也走上了发展和繁荣的崭新道路,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5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充分享受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权利,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宗教和文化事业繁荣。   当前,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至今年2月已有1250万人丢了饭碗,不少家庭失去住房。在许多民众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面临威胁的情况下,美国部分众议员不去为本国的人权事业“仗义执言”,却不顾事实借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来扮演“道德权威”的角色,确实令人费解。   在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特别是中美两国必须加强合作方能共度时艰,这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各界的主流认识。此时此刻,美国部分众议员对中国的内政说三道四、挑起矛盾和争端,不仅违背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不符合美国自身利益。美国会有关议员应尊重事实,摒弃偏见,体现作为政治人物应有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不要做损害中美关系的事情。
     相关链接
    ·西藏天葬 死亡不留痕迹
    ·山东大学生教孩子这样刷牙
    ·11名困难学生 登入应届毕业生低保户名册
    ·第四届“纳木错”国际徒步大会将于8月15日
    ·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下周举行
    ·西藏自治区区内重点高中录取工作结束
    ·西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全区普通高校招生
    ·截至21日上午9时西藏普通高考已录取1400多
    ·西藏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洛隆县举办农机具使用培训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