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那曲] 走进村长培秋家 |
2009-04-30 |
|
:王飞
恬静的村落。 摄影:王飞
村长培秋。 摄影:王飞
女儿次仁央宗煮了一手好茶。 摄影:王飞
在比如县城西20多公里处,有一个良曲乡热如村。进入村子必须沿着只能容下一辆车行驶的狭窄陡峭山路前行,一路上许多藏族青年骑着摩托车与我们擦肩而过,这大概就是村里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培秋,是热如村的村长,他热情地将我们迎进了他的家。院子里堆放着牛粪饼和一些杂物,洋溢着藏民族生活的气息。爬上铁质梯子,我们走进二层他家的客厅,女儿次仁央宗立即熬起了酥油茶招呼我们。
喝了几口香浓的酥油茶后,培秋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起热如村的情况。这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子,现有115户人家,650口人。在良曲乡,热如村算是比较大,而且自力更生能力较强的。主要以农牧业和副业为主要经济收入。从1987年开始,村里人开始以挖虫草为重要致富手段,虫草收入占全村经济收入的70%到80%,村里人也由此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拉吾老人与本网总编辑交谈。 摄影:王飞
家中一瞥。 摄影:王飞
看到一直坐在旁边的老人若有所思地点头,我们便与他攀谈起来。他是培秋的父亲拉吾,虽是年过古稀,但看上去精神矍铄。拉吾老人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深有感触地说:“托共产党的福,现在的生活过得好了。虫草的价格好,国家的政策好,我感到很幸福,现在就是去了,也都放心了。”
说起现在,老人不免要回忆过去。拉吾是本地人,自己出生时,这里也不过10来户人家,土地都属于附近的寺庙。民主改革以前,拉吾给寺庙支差,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起床,要赶在天亮之前把一些羊毛、酥油等物品背下山。拉乌说,如果这中间,有人累死了,或是生病死了,是不会有人过问的。糌粑是那时候主要的充饥物,有时候吃的还不如现在的狗吃的。穿的也就是老羊皮,或者把死牛的皮扒下来,简单的揉一揉就裹在身上,一年四季都是这样。
5年前,培秋翻修家里的住房,政府还补助了一万多元。拉吾感慨地说:“以前没有这样的房子,也不会有这样的木地板。”
现在每天,拉吾老人会出去转转经,晒晒太阳,也享受着天伦之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