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9日讯
有一种眼神,叫温暖 tujian.org
已经记不清,早报这9年,有多少感人的瞬间一闪而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已经记不清,早报这9年,有多少温情的泪水暗自风干……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坚信,世间温情永恒。 tujian.org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扇窗户。无论白天黑夜,一直没有关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唯愿,与你同甘共苦,一路相伴。为每一个读者,为每一个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笔追忆] tujian.org
爱心和责任代代相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翁浩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闻回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2年新春前夕,早报和省慈善总会发起了新春为百户特困家庭送温暖公益活动。 tujian.org
杭州101户特困家庭,幸运地享受到了一顿特殊的年夜饭,席间其乐融融,爱心传递,慈善年夜饭也就此应运而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随后7年里,每到春节前夕,早报和省慈善总会就会联手烹制这道慈善盛宴,邀请众多困难群众参加。这股慈善旋风,开始从杭州刮向全省各地,继尔刮向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到早报时间不长,3年时间,我经历了2008年和2009年两届慈善年夜饭。每到那个时候,要联络慈善年夜饭的很多事宜,挺忙的,但内心却无比充实和快乐。我手上承接的,是早报人的爱心、几任记者的牵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1月12日,慈善年夜饭的第8个年头,选在了吴山铭楼,这一次名为“浙川情浓”。很多从地震灾区来杭读书的孩子们,也在慈善年夜饭的邀请之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众人中,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了。冷志成,一名早报关注了8年的普通人,也是“慈善年夜饭”品牌从创立、壮大到深入人心的一个见证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2年,冷志成的人生跌入低谷。自己待岗,老婆病退,上高中的女儿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为筹巨额医药费,冷志成白天送报卖报,晚上管仓库,有时还到澡堂给人搓背,尽管如此,收入也只是杯水车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冷志成的遭遇引起了早报的关注。那一年,原本以为吃上顿年夜饭是奢望的冷志成,和其他7户特困家庭一起,成了早报慈善年夜饭的首批客人。而之后,很多热心人向冷志成伸出了援助之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冷志成的生活越来越好,他还通过努力成了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部主任。但他仍然年年来参加早报的慈善年夜饭,只是从2006年开始,他的身份变了,他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听说青川的孩子们也要来,冷志成早早地赶到早报,希望和孩子们结对子,并邀请孩子到他家过年。而之前,冷志成已为汶川地震捐款500元,不仅如此,他还与旅游景点合作,发动志愿者在杭州各个景点募捐,一天就募得善款7万余元,通过红十字会送到了灾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像冷志成这样的人不少。当年8户特困家庭中的李宇平,已经是杭钢南苑社区的治保主任,收入稳定。不过,他也没忘当年在马路边吹笛子卖艺的经历,业余时间,他还在一家琴行教人吹笛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慈善年夜饭,关注的是特困家庭,但由此带给他们的激励,是我们最感欣慰的。当他们通过努力,一步步走出困境,走向美好生活的时候,他们不会忘记自己曾得到的帮助。他们用感恩的心,去传递这份爱心。因为在他们心里,任何一份爱都是厚重的,他们会记住爱,也会将爱传递。 tujian.org
我想,这才是慈善年夜饭的真正魅力和光辉所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笔感言]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年来,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全省乃至全国的“总动员”,如今的“慈善年夜饭”,已经成为慈善文化交流的有效形式和载体。这是一种习惯,更是一份责任。 tujian.org
很庆幸,我能为“慈善年夜饭”做一点点工作。我相信,作为早报的一张金名片,“慈善年夜饭”会一直办下去。这种爱的感染与传递,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滋润每个人的心田,给更多的人以信心…… tujian.org
“绿色活动” tujian.org
(2000年,莫际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0年12月18日,早报和浙江日报发出联合倡议《用环保袋 做环保人》,并制作一批环保袋送给读者,中消协秘书长对这次“绿色活动”赞赏有加。 tujian.org
早报的哥救助基金 tujian.org
(2002年,何秀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2年7月25日凌晨,一名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在杭州祥符镇被害,其时,他的妻子已经怀孕6个月。7月27日,本报《以一个未出世宝宝的名义》见报后,引起社会各界热心捐款。早报随即与省慈善总会等5家单位共同发起“的哥救助基金”,首批募得20万元。之后,早报多次向被害的哥家属发放救助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露天电影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2005年,李珏、江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和2005年的7月,早报露天电影节两度走进杭城多个社区。露天电影所到之处,带去的都是精彩、温馨和快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向上的暖”助学计划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5年,劳国强、杨影、任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5年3月5日,本报推出了关注在杭民工子弟课外生活特别调查,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本报随后发起了“让民工孩子融入杭州”的“向上的暖”助学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九世界”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5-2006年,王晨辉、高丽莎) tujian.org
从2005年开始,一个被网友们称作“第九世界”的贵州偏远山村,进入到我们的视野。捐书、捐衣、支教,本报记者和热心杭州市民一直在关注“第九世界”。2006年7月17日,10位来自贵州从江“第九世界”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杭州他们临时的“家”,度过了一段难望的日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春送百福”活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2009年,林梢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1月8日,本报推出文化贺岁活动“新年送百福”。连续两届活动,总共吸引了70余位知名书画家参与。2009年百福隆重“扩军”,往来杭州的文体明星们也加入“送福”的队伍。这项活动,也成了每年岁末杭城的一件大喜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地震灾区助养助学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冯潇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5月26日,为帮助在四川地震中受灾的孩子,早报与省慈善总会共同发起了浙江广元助养助学活动。从5月27日至6月2日,早报连续刊登了受助学子名单,数千读者通过电话和网络报名。最终,有近千名孩子有了浙江的爸爸妈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