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义桥镇勤丰村邵关田老人的家,是一间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能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气息。就在这个老房子里,邵老花了50年,写了近万册“村庄日记”,成了勤丰村50多年历史的乡村档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村庄日记”有179卷近万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邵老,今年71岁,当了50年的村会计,当时他的工作主要是收付账。邵老是个心思细腻的人,每天村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包括每年的山林田地划分、粮食收成、农林业收入等,他都一笔一笔、仔仔细细地记录在日记中。而这一记,便是五十年。 tujian.org
记者在他工作的地方,看到一整柜的记录资料。随手翻开一册,虽然年代久远,纸张泛黄,但仍可看到清楚地记录了1957年整个勤丰村的农业收入、林业收入、副业收入、粮食作物产量等等。分类精细,甚至小到全年每人每天的分红都有记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1957年,勤丰村收入总计91084.97元,当时的社员分红全年为47054.60元,平均每人每年1.46元。这些数据在当时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至今,也可以明显感觉到昔日勤丰村百姓的奋斗史,以及数据增长背后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十年来,邵关田老人记录的资料多达179卷,共计9016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村庄日记”成了“和事佬”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邵老说,这份乡村档案不仅仅是一本记载日志的书,还是村民间邻里纠纷的“和事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63年,村里两户人家因为山林界线划分不清楚的问题而起了争执,经村里人多次调解也不成功,两家人都争着要那块未经署名的林地。最后还是查了邵老之前记录在档案上的山林资料,两家人才达成最后协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后,类似的问题再也不会有村民争得面红耳赤了,而是直接去查阅这本村里的权威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前几年,还有档案局的人士找到邵关田老人向他询问一些历史信息。如今,邵老已是71岁的高龄会计了。2005年,退休的他还是闲不住,又在一家工厂里当起了专职会计,并且学会了电脑,网上报表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