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才市:寒冬孕育生机
——建筑英才网2009年建筑 |
2009-05-04 |
|
——建筑英才网2009年建筑业人才市场预测 作者/《建筑英才》编辑部
去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犹如一场瘟疫,出乎意料地迅速蔓延。有人形象地比喻:美国经济一打喷嚏,世界经济就感冒。美国这次不负责任的感冒,让世界各国,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亚非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掏钱埋单。 我国作为美国的贸易大国,尽管拥有较强的免疫力,但也无法避免此次感冒传染,而伤风流涕。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所副所长程选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轮危机后果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危害,注定会远大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理由是: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来说,毕竟只是“局部危机”,当时而这次是全球性的衰退,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更大冲击。在谈到此次危机对我国行业特别是建筑业的影响时,程选却持乐观态度。他分析说,目前我国建筑业,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虽然已经进入衰退期,但我国房地产市场情况不同于美欧市场。美欧房地产市场问题,本质上是由于“向买不起住房的人供给体面住房,并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系统予以资助”,从而引发危机。我国则是处于城市化过程中,会在较长时期保持很高的需求强度,我国房地产市场肯定会先于其他国家、也先于国内其他行业启动,恢复高增长并带动国民经济复苏。
建筑业发展平稳,人才市场不会降温
作为建筑业里最重要的房地产市场,其复苏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建筑业的前景。那么,2009年建筑业是否有升温趋势,整个行业的复苏能否带动就业市场的升温,对此,英才网联旗下建筑英才网(www.buildhr.com)运营总监、建筑业人才市场资深分析师韩智同样持乐观态度。她表示,虽然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将寒冬带到了国内职场,但建筑业是个大行业,有其特殊性,2009年建筑业人才市场的就业环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峻。“现在既是建筑业洗牌之际,也是人才整合的大好时机。大多数企业在用人机制上比较灵活,优胜劣汰,这也给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好的跳槽机会,找到更大的发展平台。”她预测,2009年建筑业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同时,有国家资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将继续受宠。 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7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6%。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收入34379亿元,同比增长24.5%。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 建筑行业一直作为中国拉动GDP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全球房地产景气指数持续下滑的情况之下,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宏观调控之下,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从2008年前三季度以及2008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并没受太大影响,外界担心的房地产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投资下滑现象并未立刻出现,因此继续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使得我国的领导层意识到传统的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在顺序上需要重新调整,强调把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以“内需”来拉动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因此,我们可以预测的是,由于国家拉动内需、区域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各种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将陆续出现,中国的建筑业依然会持续走高,这将为建筑才市带来无限生机。”韩智表示,在其他行业就业寒冬来临之际,建筑才市前景还是比较乐观。具有国家资质的传统建筑类人才,如技术类的规划设计师、钢结构工程师、市政工程师、路桥隧道工程师,管理类的物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还是比较紧俏。
人才质量提升,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受宠
日前,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回落,建筑行业人才需求量由前几年的紧缺转变为富余,但复合型的经营管理类人才仍然是各大建筑企业的热捧对象。 据建筑英才网的招聘数据显示,近两个月以来,每日招聘量最大的职位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职位。这些职位的日需求量在千人左右,其中建筑师的需求量达到近两千人。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目前企业在此类招聘职位后面,一般都注明:有管理经验或有项目运营经验者优先考虑。 “目前,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加快了建设性保障安居、路桥、隧道、市政等基础性工程建设力度。因此,建筑企业加大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招聘力度也是情理当中的。”韩智分析,当前环境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市场竞争加剧,二是经济发展趋缓。反映到各建筑企业就是业务量减少,行业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压力加大。相对这种大环境,人才对于企业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社会与行业形势,作为施工企业,需求人才的方向主要是经营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经营性人才一是指擅长市场营销、业务洽谈、具有一定经营资源或者人脉关系的人才。此类经营型人才,招聘企业的期望是要懂得一项专业技术;二是擅长成本控制与精于工程预决算的技术型人才。具体指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才,在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方面比较擅长,点子多,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韩智表示,企业的发展靠人才,尤其是在大环境不景气时,人才是企业力挽狂澜的根本,能同时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挑战精神,且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经营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逆市揽才的重中之重。” 同时韩智建议,在新形势下,随着竞争的加剧,力求人才的一专多能是建筑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一个趋势。譬如,既精于施工管理,又具备一定预决算工作能力的人;既擅长安全管理,又熟悉质量管理的人;既能做好工程资料管理,又懂得一般行政文秘管理知识的人等等。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适应市场与企业的发展,才能保证人才建设所强调到的灵活性。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未来的方向。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竞争的加剧,术业有专攻有时也会禁锢职业之路,未来人才的发展,应该在“术业”的基础上,向“复合型”前进。
绿色通道开辟,环保工程人才需求加大
1月14日,为期两天的2009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圆满闭幕。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会上指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毫不放松地抓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努力推动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的显著成效。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日前也向媒体通报,环境保护部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环评服务。环评既为中央政策支持符合扩大内需要求的建设项目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又为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项目设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火墙”。这位负责人介绍说,近两个月,环境保护部共批复项目环评文件153个,总投资达4700多亿元。其中,涉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1个,总投资1393亿元。在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环境保护部从严把关,对11个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煤化工、火电项目予以暂缓审批,总投资达438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的淘汰。 “环保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带来一大批优质环保工程的上马,这就为环保工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韩智介绍,从建筑英才网环保工程人才数据库中提取的最新数据显示,建筑环保工程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中高级人才的缺口相对较大。在建筑环保工程企业中,由于新国标的制定,对节能减排、危废、危排、垃圾处理等工种的要求更趋严格。因为这些工种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长期以来相对不受重视,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相对匮乏。这些职位包括项目经理、运营总监、生产厂长、质量安全部经理、市场拓展部经理等。从事此类职位的人才,专业性门槛相对较高,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环保工程相关专业,能够具有中级工程师以上职称,有基建或建筑工程项目5~10年以上经验,这样的专业人才将会得到相关企业的青睐和认可。 “环保业是个综合领域,复合产业,与传统建筑业有共通之处。如给排水、暖通、施工、基建等工程项目,既是建筑工程,也是环保工程的一部分。在传统建筑业人才相对拥堵的情况下,建筑人才不妨转到环保领域。如此,不但自己的就业空间加大,而且专业的共性会使自己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韩智建议。
海外人才需求稳中攀升,人才流动更趋理性
据建筑英才网2008年10月、11月份发布的高级人才职位统计中,海外项目经理成为高级人才招聘中的热门,需求量从原来每天的十几人上升到每天几十人,并有日需求量超百的记录,同期增长60%。总建筑师、工程总监、规划总监、营销总监等职位需求量也都呈稳中上升趋势。其中总建筑师日需求量仍然保持在500人次左右,营销总监的需求量也在每日百人的数量之上,相对同期需求增长15%。 针对海外高级人才需求稳中攀升现象,韩智表示,对高级人才需求旺盛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东等地。由于这些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建筑业正呈上升趋势,人才需求量大。“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韩智介绍,海外企业所需的高级人才中,有两类备受青睐。一是有过海外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二是曾服务于大型或者著名建筑企业,带领过优秀团队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高级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上升价值。对于目前高级人才职业资质,韩智还表示,高级人才的资质要做到精益求精。目前,国家有很多关于建筑职位资质的考试,建筑专业人才只要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领取一个含金量较高的资质证明,加之优秀的背景和工作经验,就可以受到企业的信赖。目前,国内很多建筑企业已与国际接轨,海外工程合作也不断增加,因此不少企业希望能吸纳有海外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提升企业的海外工程实力,支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2009年,建筑才市海外人才需求将成为又一亮点。”韩智说。 针对2009年国内建筑业人才流动趋势,韩智预测,国内二三线城市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建筑业将平稳过渡,其行业人才需求也比较大。2009年国内建筑业人才流动将趋于理性化。一线主流城市建筑人才,将会综合考虑就业市场形势,必要时去二三线城市发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