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香饽饽”到“鸡肋” 建设用地的无奈 |
2009-05-04 |
|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上,各类建设土地正在从“香饽饽”变成“鸡肋”。近期的土地市场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90%的城市地价涨幅出现回落,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明显减少。2009年1月,上海150余块土地出让流标,仅一块土地成交。
土地出让市场遇冷
全国多数城市地价涨幅逐季回落。2008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8个城市地价水平与上年同期相同。2008年前3个季度,70个大中城市中有49个城市地价涨幅出现回落。国土资源部近期透露,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急剧降温,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9600多亿元人民币。相比2007年全国近1.3万亿元的土地出让收入而言,市场不可谓不冷。 上海土地市场也延续了从去年开始的冷清局面,大批挂牌上市土地纷纷流标。根据上海房地网的公告,在原定于今年1月份揭晓的2009年1到9号土地出让公告中,只有第9号公告的一块土地成功出让,其余150余块土地流标。成交的土地属于工业用地,土地均价为297.99元/平方米(19.9万元/亩),使用年限为50年。 有分析人士表示,大量土地的流标或许可以映射出金融危机下土地市场的现状。由于近两年推地量与成交量之间的巨大差异,每年的供地计划都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土地成交量将会逐年减少,并且非住宅用地将继续成为成交主流。
存量地消化缓慢
国内开发商购地积极性明显下降。根据有关统计数据,2008年万科新增土地权益建筑面积515万平方米,比2007年934万平方米减少约44%。获取土地的平均成本约2059元/平方米,已经接近2006年1861元/平方米的水平,较2007年的3581元/平方米降低42.5%。 金地集团2008年只在12月26日以18亿元在西安吃进9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土地。招商地产全年只拿了180万平方米,比2007年470多万平方米的新增面积少了六成。 很多开发商在2006年到2007年的楼市狂热期拿地,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未来几年间消化这些存量土地将是当务之急。 日前,国内一开发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都是开发商找政府,争取拿到一块位置较好的土地,而现在是政府找企业,希望他们参与土地招投标活动,继续拿地开发,但是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手上有土地的开发商不得不将项目延后,他们手中的不少地块价格相当高,房价一再下降后,现在开发上市只能亏本,开发商只能等待更好的销售时机。一些在高位拿地的开发商甚至有退地的想法。由此可见,存量地消化将有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 (林劲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