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建设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从京津城际高铁看3.5万亿元铁路投资
2009-05-04
i
在国家近日宣布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中,铁路建设是增加投资的重要方面。今后3年,我国铁路投资将达3.5万亿元。未来3年至5年,我国几大客运专线将全线贯通,相关区域发展将迎来高速铁路经济时代。运营3个多月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突出地表明,增加铁路建设投资在扩大内需、改善人民生活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京津城际:拉动消费品零售额0.3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天津部分重点行业出现增幅回落,然而,以旅游业为主的内需拉动明显增强,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亮点。尤其是京津城际高铁开通带来的众多客流,为天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短短100天,运送旅客450多万人次,拉动天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31个百分点。仅国庆期间,利用高铁出行旅客每日近7万人次,天津各精品旅游路线的客流量比开通前增长了3倍至5倍,天津市48家主要商业企业销售超过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
  南开大学商学院于仲鸣教授认为,研究以京津城际为代表的高速铁路对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但要看到其通过较高的上座率实现了自身收益,还要看到项目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
  “这些虽然不在铁路建设的报表中显示,但潜在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自身收益。”于仲鸣说,京津城际铁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铁路公交化,城市间的交通已经变为城市内上下班的通勤交通。北京和天津这两个特大城市,有望形成“半小时经济圈”,真正实现同城化。两地的百姓对居住、工作、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选择将更加广泛,文化、休闲的资源将在城市间实现共享,原本同质化的城市产业,也将向差异化、专业化方向转变,进而激发了新的消费需求。
  人们看到,近几个月内来,一连串新的铁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天津铺开:城际高铁运营1个月后,铁道部与天津市签署加快天津铁路建设会议纪要;11月,总投资估算338亿元的津秦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明年上半年,总投资估算240亿元的天津至保定铁路将动工兴建……
“铁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这既是天津立足当前,应对经济形势变化而研究制定的有力、有针对性的措施,更是为今后增长打基础、为将来发展添后劲的长远之举。”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在评述这些重大铁路工程的实施时认为,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适度超前,是推动天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高铁经济”催生中国经济新格局
  按照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近年大规模铁路建设全面展开,以高速铁路为重点的客运专线网正在加快推进。预计未来3年至5年内,我国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有望迎来“高铁经济”时代。
  今年以来,京沪高速铁路、京石铁路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津秦铁路客运专线等铁路线的密集开工,铁路建设的步伐在加快。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卢卫说:“这一轮铁路大建设,体现了平衡东西部差距、注重民生、注重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考虑。既可以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开辟了进一步发展的通道。”
  今后,随着京哈、京广、京沪、陇海、哈大等一大批时速250公里以上客运专线的全线贯通,人们在享受更安全、快捷、舒适、方便的铁路运输服务同时,相关地区区域一体化趋势将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将实现空前的融通,资源异地共享,优势得到互补,“一加一大于二”综合效应势必出现,这种综合效应势必催生中国经济新格局的形成。
     相关链接
    ·李克强8天内两提房地产调控释放出什么信号
    ·上半年海南住宅投资增长近五成
    ·河北将大力整顿外派劳务市场
    ·贵州13类建设工程企业无须再年检
    ·上半年河南建筑业总产值达1290亿元
    ·山东潍坊加强建筑市场专项监管
    ·北京检查物业服务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汶川“生命线”不能承受之轻
    ·坑蒙欺骗陷阱多 装修“套餐”谨慎“吃”
    ·亮剑 品牌木门企业打响市场保卫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