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利民村卫生所中医职业医师 李术文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李娇 实习记者 鲁娜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一身白大褂,一个破旧的药箱子,还有一辆半旧的摩托车,一个憨厚淳朴的乡村医生,对所热爱的事业风雨无阻。他就是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利民村卫生所的中医职业医师李术文。
辛苦从医十八载
李术文从小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985年高中毕业后,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中医理论的研究之中。1999年,他获得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的毕业证书,这让他兴奋不已。2005年,他抓住了去北京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北京市腹针研究院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深造。2007年,随着农村新型医疗合作的实施,他参加了村卫生所的工作。从初出茅庐到经验颇丰,从曾经的默默无闻到如今被百姓信赖的职业医师,他走过了人生中漫长而艰难的18年。 李术文所生活的利民村,是一个有着14个村屯,人口近3万人的村落。多年来,只要病人一个电话,一声召唤,他都会随叫随到。 在村卫生所院内,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摩托车把手上挂着一个虽然褶皱但封闭却十分严密的塑料袋,这里面是一个保存完好的笔记本。翻开来看,里面工整地记录着多户村民的病历档案。对此,李术文说:“我行医这些年,对村中的每家每户都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这些记录,能便于在出门行医时,顺路对就近的村民进行病情回访和复查,也是对百姓健康关注吧!” 由于农村的土道很多,遇到刮风下雨道路就特别泥泞,他一年跑了多少路,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就是这样硬生生地把摩托车跑报废了。
医德医道得好评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因为正值秋季,在道路两旁的田地里,到处都是农民忙碌的身影,这里没有城市里漫天飘落叶的浪漫,更多的是谷物丰收给老百姓带来的喜悦。 在农忙的季节,下地劳作的有年轻力壮的青年,其中也不乏精神矍铄的老人。在这些老年人中就有不少曾经是李术文的患者。76岁马兴宗家住肇东市五里明镇的东铁板市屯,今年4月的一天,在地里干活的他突然晕倒,后经肇东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脑梗。因家境贫困,其家人将他转回本村卫生所。此时,马老汉最焦急的就是能否快些治好病,好帮儿子干活。李术文按时为他用药对症治疗,耐心地安抚病人,半个月老人的病情逐渐好转起来。面对记者,老人很感慨,连连称赞李术文的医术高,而且在治疗期间,李术文还时时关心他的生活和饮食,老人激动地说:“全亏了术文的照看啊!我现在也不难受了,过得很好。” 最初以试试看的态度找李术文看病的村民,都表示对他的诊疗技术给予认同,并且要把李术文的防治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推荐给得此病的亲朋好友。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被李术文治愈的患者遍布德昌和五里明镇的东铁板市屯、康家岗屯等地,他优秀的职业道德在当地小有名望,他经多年积累而来的诊治水平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或许家里的两面锦旗,就是他继续努力的最大动力吧!
苦心钻研梦圆今朝
李术文医生在对当地的康家岗屯、王乡屯等14个村屯3万村民中调查得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比较高,一旦发作想康复十分困难,在某种程度上还会留有后遗症,甚至可能会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负担,对于生活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心中一股强烈的使命感,让李术文深刻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为老百姓减轻疾病的困扰。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他翻阅了大量的医学资料,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针对农村百姓的经济水平,他希望能为患者减轻高昂的医疗负担。他本人表示,期望有关研究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检验,认证,更好地为百姓健康造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