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工培训 四大问题亟待解决 |
2009-05-04 |
|
本报记者 王茜
“建筑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行业,农民工是建筑业产业工人中的主体,他们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样一个城市建设的重要群体,其技能水平低、就业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想让农民工转变为现代化的产业工人,国家政策层面的干预是不可缺少的,政府部门应予以重视。”刘哲生说。 刘哲生,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会长,作为建筑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方面的专家,在谈到如何使农民工向现代化的产业工人转变时,显得忧心忡忡。刘哲生认为,现阶段农民工的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3年,《2003年~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就已出台,但由于缺乏细分规则,培训规划很难落实。 “令人可喜的是,2008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实施意见》第一次分部委、分行业对建筑业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刘哲生说。 《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实施意见》把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摆到了重要位置,明确了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实施主体。刘哲生表示,政策能够层层落实与政府部门的重视密不可分。虽然国家已经有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但如何落实到位,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问题二:培训标准和规范不明确
全国建筑业有近4000万农民工,他们是建筑业产业工人的主体。据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的进京劳务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劳务企业资质偏低。 “一家国家一级劳务企业对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是只要具有高级工等级证书就可以了。对公司经理和施工作业队长没有岗位资格要求,对下面的工长和技术人员的岗位资格要求更是无从谈起。”对于这样一个承担大部分施工作业的群体的整体素质,刘哲生会长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劳务企业农民工的管理采用什么标准,并不明确。相对于工程总承包的项目经理必须要具有建造师资格,或是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来讲,劳务企业管理层的培训没有相应规范,致使培训工作难以展开。 刘哲生表示,劳务企业培训规范的缺失是农民工成长为合格的产业工人的障碍。要从源头抓起,首先要改变劳务企业管理层培训空白的现状,从领导开始培训,要求管理人员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然后再对下面的技术施工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问题三:培训资金难落实
建筑业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人数的1/4,要想提高他们的素质,培训资金的长期投入是非常重要的。 据刘哲生介绍,国家政策规定,建筑企业每年用于培训的资金不得低于工资总额的1.5%,但由于监管薄弱,有些建筑企业对正式员工的培训尚不重视,更不用说培训农民工了。 据记者了解,刚刚颁布的《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实施意见》将加大对农民工培训资金的监管力度。监督、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资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民工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对违反规定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农民工培训资金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追回所拨款项。
问题四:激励政策缺乏
“企业本来就是以盈利为主,而农民工流动性大、不稳定的特性长期以来制约着用工企业对这个群体培训的资本投入。没有好的激励机制,企业肯定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不知道明天还会不会为自己做事的人身上。”刘哲生会长很实际地说。 他建议,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国家应该在前期加大投入力度。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以扶持,确保农民工培训工作在起始阶段就能够有很好的激励政策。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步转入城市,建筑业农民工成为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横在这条路上的最重要的障碍物就是我国多年来固守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化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最重要的产物就是户籍制度。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都可以落实,劳动力的价格自然也会提高。但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制度而言,这仍需一个过程。
培训,受之还是求之 秦 毅
先讲一个故事。某农村,村长手举报纸激动地喊道:“老张,你孙子的作文上省城大报了!”张老头用颤抖的手接过报纸,仔细地看了又看,脸上笑开了花,虽然他也认不了几个字。突然,张老头的笑容凝固了,原来上报的作文是他孙女的而非孙子的。村长明白过来,对他说孙子孙女都一样,谁上报都了不起。 当然,我们大可站在时代的高度,对这种重男轻女的、落后的、愚昧的思想给以体无完肤式的批判。不过,客观地讲,老张也不是不重视教育,他起先不是为了孙子的成绩而高兴吗? 回到现实中,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是事实,无需讳言。可喜的是相关部门也看出了问题,并出台政策,将继续教育普及到众多农民工身上,这无论对于农民工个人而言,还是对于行业、对于国家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上面的故事中藏着个问题,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爷爷偏爱的小孙子的成绩并不好,相反每天做家务,只能站到教室外旁听的小孙女却一鸣惊人,何哉?学习动力之差也!动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的优劣。 再回到农民工培训中来,全国数以亿记的农民工都有故事中小女孩那般的学习热情吗?答案肯定为否,更何况他们已不再是学生,我们不期待也不能要求所有的农民工都走进培训班,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我们相关培训制度基本上都是从企业的角度,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规划,颇有强制教育之嫌。这样的培训在高投入之后却难有相应的高产出,所以在培训之前充分激发农民工的学习热情很有必要,要让大家伙知道牺牲打牌或聊天的时间重返课堂绝对是件物超所值的事情。 让大家真真切切地看到走出培训班的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上实实在在的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再去带动他人。这种变被动接受培训为主动寻求培训的培训之道才能既高效又长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