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赵志国
上午9时,赵泽民准时到达老山自行车馆西门,由北京奥组委颁发的“建筑设施工作人员”橘色工作证在他的胸前格外显眼。经过安检后,他进入场馆内。此时的老山自行车馆西门,满眼是身着统一服装的奥运志愿者。 这一天是7月31日,距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仅仅剩下8天。 赵泽民是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五公司老山自行车馆项目部办公室主任,从2004年10月30日老山自行车馆正式开工建设,他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这里。现在,和他一样留在场馆保驾护航、被北京奥组委正式注册为工作人员的工程建设者还有120名左右,其中有约80人为农民工。 “为水立方保驾护航的有400多个北京奥组委正式注册的建设者,他们将保证水立方在奥运会比赛期间正常运营。我们已经制订详细的预案,确保万无一失。”同一天,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水立方项目部执行经理侯本才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为奥运会保驾护航,奥运场馆的建设者已经准备好了。
人员准备好了 精兵强将护航奥运
拥有一张奥组委颁发的、写着“建筑设施工作人员”的工作证是很多奥运场馆建设者的梦想。但是,大多数建设者在工程竣工后转战到了别的工地,最终能留在场馆保驾护航的只是其中少数精英。 侯本才向记者介绍,几年的建设让很多建设者对场馆有了感情,工程竣工后只能优中选优,留下少数的建设者为场馆保驾护航。参与水立方保驾护航的建设者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后才被留了下来的佼佼者,他们技术素质和政治素质都比较高。 “参与老山自行车馆保驾护航的农民工,不仅有‘好运北京’测试赛保驾护航的经验,而且都是能打硬仗的业务精英和技术骨干。”赵泽民说。他还介绍,每一个奥组委注册的建筑设施工作人员除了所属施工单位择优选拔外,还需要通过北京奥组委的政治审查,需要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无违法犯罪记录的证明。
措施准备好了 积极迎接一切挑战
赵泽民告诉记者,老山自行车馆各个系统的保驾护航人员已经全部到位。电闸箱、液压钳、万用表、潜水泵等应急工具和防水胶、电源线、玻璃等应急材料也全部运抵场馆现场。 “考验我们的时刻来了!对我们而言,奥运场馆的竣工不是工程建设的终点,真正的‘大考’是在奥运会期间保障场馆的正常使用。”赵泽民说。据记者了解,不仅仅是他们,31个比赛场馆和45个训练场馆的建设者现在都已经严阵以待。 7月31日,老山自行车馆保驾护航负责人、项目经理刘学文专门组织召开“战前”动员大会,进一步制订应对场馆运行突发故障的处理方案。他针对现场各专业、各工种的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并对所有参加保驾护航人员“约法三章”,其中包括严格遵守值班时间、坚守工作岗位等。 丰台垒球场总包方项目经理郝德昌也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与有关单位共同制订了详细的保驾护航方案,完成了重点设备零部件和材料的储备工作。他们将与甲方和各参建单位密切配合做好场馆保驾护航工作,保障场馆各系统在奥运会召开期间安全稳定运行,确保不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奥运会期间万无一失,一些奥运场馆已经多次组织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实战演习。
思想准备好了 不辜负祖国重托
“建设奥运工程已经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了,在奥运会期间为奥运工程保驾护航则是光荣之上的光荣。”刘大治说。 这位水立方膜结构施工方——沈阳远大集团的项目副经理,2007年为了及时完成水立方膜结构施工任务,推迟了自己的婚期。如今,作为水立方保驾护航的建设者,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过着和妻子两地分居的生活。 韩德高,留守鸟巢保驾护航的农民工之一。每天,他在17万平方米的辖区内检查涂料油漆是否脱落,墙体和地面是否损坏。计算下来,他每天需要在这座7层建筑里爬上爬下数十次,这还不包括检查贵宾区的要员车库、运动员室内热身场和室外热身场。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工作很繁琐,很辛苦,但是一想到能够看着自己亲手盖起的建筑迎来奥运会开幕式和奥运会比赛,心情就特别舒畅,人就特别有干劲。” 我们无法计算出这些建设者在场馆建设过程中付出了多少汗水,但我们知道在场馆保驾护航工作中,他们还需要继续艰辛地付出。 奥运会就要来了,我们相信,无论是场馆建设,还是场馆保驾护航,建设者们都会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