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申萌) 目前,全国重点城市已公布了2008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其中,住房保障及供应结构调整,成为各大城市今年住房市场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上海、武汉等13个城市2008年计划新建住房面积共17607.35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房面积共4894.06万平方米,占新建住房面积比例为27.8%。全国大部分城市保障性住房面积占新建住房面积的比例都在10%以上。其中武汉、昆明的比重较大,分别为70.8%和61%。北京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也在4成以上。各地都明显加大了规划中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面积。从整体情况看,保障性住房已经成为2008年住宅供应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住房保障工作起步最早
1988年,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建设解困房和住宅合作社。解困房和住宅合作社的成功运作,为经济适用房和集资合作建房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 1994年,武汉市正式启动经济适用房建设,是全国最早组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城市之一。 1999年,全国正式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制度以后,武汉市开始着手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并于2002年正式启动廉租房制度建设。 2005年底,武汉市在原有的配房租赁和租金核减两种保障方式之外,新增租金补贴方式。至2006年12月底,武汉市1.6万余户最低收入家庭享受了廉租房保障,实现了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平方米以下的低保户“应保尽保”。
北京保障性住房急增50%
日前,市建委主任隋振江向媒体透露,今年北京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面积已经确定为800万平方米,其中两限房45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是300万平方米,廉租房50万平方米。相比去年530万平方米的供应量,今年大幅增加了51%。 “北京作为房价与收入差距比较大的城市,政府的保障力度更大。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一边持续加大保障房占北京市住房供应的比例,一边积极寻找地块,一边抓紧制定限价房标准,三方面的举措将一定程度影响今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势。”中国住宅与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 去年,北京市政府确定的53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都在年内全部实现开工。 目前,800万平方米保障房的详细分布尚不明确。隋振江表示,800万平方米保障房的选址、规划、整体拆迁的任务量非常重。最近市区两级的规划、国土、建设、发改委等部门不断地协商落实。 “去年530万的任务正在初步建设,我们是当年选址、当年规划设计、当年招标、当年建设,把很多历史上积存政府储备的土地都投入其中,两限房里大多数都是国土部门储备多年的土地。但由于北京可用于建设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新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800万的规模落实了一部分,还没有完全落地。即使规划和选址上有安排,还需要征地和拆迁。今年是一场硬仗,我们会集中市区政策和资源,确保完成开工建设800万平方米的目标,使当前和今后即将产生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性住房需求能够得到保障。”隋振江强调。
上海明年向保障性住房倾斜
明年,上海将新建、配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400万平方米,配套商品房400万平方米,二者合计约占当年新开工住房面积的45%。日前,在“上海市2009年住房建设计划”(下称“计划”)中显示,保障性住房将成为重点。 在土地供应上,2009年上海住宅用地供应约1000~1200公顷,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用地不低于25%。“计划”同时称,要优先保证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在符合各项规划控制原则和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住房建筑的容积率。 根据《上海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2008~2012年)》,2009年将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一方面,要通过集中建设和在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的方式,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供应。另一方面,完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周边区域的市政、公建配套设施,与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 经济适用住房主要采取集中建设和配建方式。集中建设主要在一个建设项目中通过土地划拨方式,全部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配建主要是在本市新出让土地使用权和已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普通商品住宅用地中,根据不同区域,按一定比例建造经济适用住房。 根据“计划”,这些保障性住房,将优先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安排供地,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沿线、中环线和外环线附近建设。另外,结合中心城区产业调整、工厂置换来安排一定数量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