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电设备行业在金融危机时刻 “换一种活法” |
2009-08-28 |
|
nbsp;nbsp;nbsp; 2009年上半年,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按照国家能源政策、根据市场需求,发电设备行业生产节奏进一步放缓,开始调整产品结构。 nbsp;nbsp;nbsp;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上半年报最新统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共生产发电设备5276.83万千瓦,产品结构调整开始显现成效。 nbsp;nbsp;nbsp; 主旋律:产品结构调整 nbsp;nbsp;nbsp; 自2008年发电设备产量增速降为4.3%以后,今年上半年发电设备产品生产同比负增长达到15.1%,这种表现是在近6年来发电设备高速增长和金融危机双重因素叠加影响下的回归,具体分析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nbsp;nbsp;nbsp; 首先能源产品结构经过调整开始出现变化。其中,火电机组(按发电机)生产完成3809.78万千瓦,占发电设备总量72.2%,比2008年比重减少4.8%。清洁能源水电机组完成1039.79万千瓦,占19.7%,比重增加2.4%;风电机组427.26万千瓦,占8.1%,比重增加3.6%,同比增长135.7%。 nbsp;nbsp;nbsp; 其次在发电设备中,大型机组比例逐步上升。2009年上半年,在火电大机组中,100万、60万、30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生产完成68台2994.5万千瓦,占火电机组的78.6%,比2002年的比例提高了30%。由于电站汽轮机、电站锅炉及发电机设备生产安排并不同步,因此在具体数据统计方面,按电站汽轮机算,高效能源机组已能批量生产。今年上半年生产完成100万千瓦级6台603万千瓦,60万千瓦级生产完成21台1338万千瓦,其中有超超临界机组16台、超临界机组7台;30万千瓦级机组完成37台,共计1180万千瓦其中超临界机组1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nbsp;nbsp;nbsp; 按电站锅炉算,今年上半年生产完成100万千瓦级6台603万千瓦,60万千瓦级生产完成19台1202万千瓦,其中有超超临界机组14台、超临界机组7台;30万千瓦级机组完成41台,共计1287万千瓦其中超临界机组1台,循环流化床锅炉11台。 nbsp;nbsp;nbsp; 其次,清洁能源水电70万千瓦机组已进入自主化批量生产阶段。2009年上半年生产完成70万千瓦水电机组5套,其中包括:三峡大坝地下机组、龙滩机组、小湾机组;此外,生产完成60万千瓦水电机组瀑布沟1套。 nbsp;nbsp;nbsp; 最后,数据显示表明,近年来我国风电机组生产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这种状况在今年上半年得以延续,并且内资、合资企业生产风电机组已占主导地位。其中大连华锐、新疆金风、东方汽轮机三家产量329.33万千瓦,占风电产量的77%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连华锐3兆瓦海上机组已投产3台,湘潭电机直驱式2兆瓦机组已批量生产,1.5兆瓦风电机组成为目前的主要机型。 nbsp;nbsp;nbsp; 另外,我国核电机组生产开始加速,2008年完成核电发电机、汽轮机秦山二期扩建3#机、岭澳二期3#半转速机。2009年预计秦山二期扩建4#机、岭澳二期4#机也将完成。上述机组核岛部分主要部件如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气贯穿件、环形吊车等目前正在陆续完成。据悉,2010年12月起,岭澳二期核电机组、秦山二期扩建机组将陆续投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nbsp;nbsp;nbsp; 与此同时,垃圾发电、余热发电等领域也出现积极变化。2009年上半年完成垃圾发电机组7套,共计2.5万千瓦,余热发电机组16套,共计97.2万千瓦。 nbsp;nbsp;nbsp;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成为衡量发电设备发展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此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到国外的水电、火电机组119套,共计903.63万千瓦,占发电设备产量的17.1%。其中,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6套、30万千瓦级机组7套。位居出口前四名的企业分别是哈尔滨电站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北重,分别出口11套/271.5万千瓦、9套/241.2万千瓦、3套/150万千瓦、2套/55万千瓦(汽轮机、发电机),这些设备主要出口到印度、美国、印尼、泰国、苏丹、巴西、越南、土耳其、苏丹、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 nbsp;nbsp;nbsp;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发电设备产品生产集中度也较去年有所减少。哈尔滨、东方、上海三大集团2009年上半年生产完成发电设备3725.2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设备产量的70.6%,比重降低4.4%,产量同比降低16.6%。其中火电生产3085.65万千瓦,占全国产量的81%,其中30万千瓦级以上机组占火电机组产量的93.3%;哈尔滨、东方生产水电503.77万千瓦,占全国产量48.4%,其中10万千瓦以上机组产量占全国水电产量的41%。 tujian.org nbsp;nbsp;nbsp; “寒冬”危及发电设备行业 nbsp;nbsp;nbsp; 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电力需求减少,以及发电设备产量多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发电设备行业面临的挑战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nbsp;nbsp;nbsp; 目前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排产难、资金难和大型铸锻件国产化等问题。据了解,目前发电设备行业后续需求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交付了定金的订单也充满各种变数。另外,在建电厂因为各种问题如项目核准、资金到位、基建进度以及出口变数等原因导致项目延迟执行,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较大。 nbsp;nbsp;nbsp; 企业新增订单减少,中标价格下降,由于电力企业资金紧张,目前部分在制项目或已交货项目货款催讨困难、回笼缓慢,国内某些在建电厂要求延迟交货,有的国外电厂也是如此,这使得产成品增加,库存加大。资金回笼成为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一大难题,加之2008年上半年为安排今后生产采购了大量高价位材料尚有待消化,降低成本空间小、企业现金流压力大。 nbsp;nbsp;nbsp; 此外,大型铸锻件如30万、60万、100万千瓦汽轮机低压转子,100万千瓦发电机轴锻件资源缺乏,随着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大批量生产,耐高温高压钢材等原材料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核电产品大型铸锻件、核一级泵阀均需进口等。据统计,国内重机厂大锻件产能和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发电设备制造厂家的需求,而电厂业主又普遍指定进口,导致重机厂即使有产能也无订货的尴尬局面。目前大部分关键原材料供应受制于国外厂家,成为发电设备生产的瓶颈,此问题亟需引起各方关注并加以解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nbsp;nbsp;nbsp; 突围中的路径抉择 nbsp;nbsp;nbsp; 面对目前发电设备行业复杂多变的行业形势,如果实现突围,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所在。笔者认为,如下突围“路径”亟需落实: nbsp;nbsp;nbsp; 首先,防范风险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包括通过分析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项目排产计划,控制机组的生产节奏。这就要求企业要在计划排产工作的实施中从过去单一满足合同交货期变为满足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防范风险和达到交货、收款、利润的三者平衡,国家没有核准的项目不予排产。同时控制产能扩张速度、为了调整产品结构,在逐步收缩火电产能,按照国家能源政策合理投资,扩大核电机组、风电机组产能。 nbsp;nbsp;nbsp; 其次,应继续鼓励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加快核电、水电、上大压小、改扩建水电等政府鼓励项目的核准,同时积极发展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产品,尤其是在常规火电领域,除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外,还应当将注意力转向热电联产、空冷发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现有服役机组进行高中压通流改造和热力系统优化,达到提高出力、降低单耗,同时节能减排。 nbsp;nbsp;nbsp; 再次,推动发电设备原材料的国产化,对大型铸锻件和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继续给予扶持,加快重机企业技术进步,使大型铸锻件生产能力尽快提高,以满足发电设备制造的需求。同时,协调、说服业主支持铸锻件国产化,对超(超)临界机组使用的特殊管材,鼓励企业尽快开发和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nbsp;nbsp;nbsp; 另外,应加大对发电设备产品的出口补贴。目前,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出口产品数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出口机组500万千瓦,占当年产量的4%,2009年按合同将生产出口机组1800万千瓦,比重将达到18%,上半年已完成904万千瓦。而近两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兑汇损失,在此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适当考虑给予出口企业一定的政策性补贴,提高出口退税率。 nbsp;nbsp;nbsp; 最后,目前在电力需求增速低于电力装机增速的情况下,企业应审视生产经营策略,把当前作为休养生息之机,弥补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国产化能力和开发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欠缺,抢占先机,改变发展模式,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谋划新产品创造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新技术竞争力,占领未来制高点。 nbsp;nbsp;nbsp; “危”中蕴涵“生机”。危机之下,我国发电设备企业要从2003年到2008年跨越式发展转向科学持续发展,要从传统发电设备企业转变为人才强企、特色强企、新技术立企的全球化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不但要做大,更要作强。惟有此法,才可在度过危机的同时,为未来谋求更大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根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