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农林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安徽省的小麦行情有望实现连续七年增产的喜人趋势
2010-05-28

  尽管今年安徽省小麦生产受到播期干旱、入冬早、开春迟、持续阴雨寡照、频繁寒潮等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但安徽省始终坚持把加强夏粮田间管理作为春季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作为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首要环节,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小麦生产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据安徽省农情调度,今年小麦有望实现连续7年增产的好成绩,预计全省小麦种植面积3550万亩,比上年扩大17万亩;单产335公斤/亩左右,比上年增加1.8公斤/亩;总产1190万吨,比上年增加13万吨。为抓好今年的夏粮生产,安徽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工作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多次召开专题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省委书记王金山、省长王三运亲自部署,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狠抓以小麦田管为中心的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做到“四到位”、“四到户”,即田管措施要到位,科技服务要到户;市场监管要到位,放心农资供应要到户;资金支持要到位,惠农政策要到户;领导责任要到位,工作落实要到户。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夏粮主产区,加强现场指导,推进各项工作。各市、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也纷纷深入生产一线,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和服务到位。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在春节前下拨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3月底预拨了小麦良种补贴资金。从超级产粮大省奖励资金中安排下拨2200万元,用于皖北23个小麦主产县高产创建示范片技术物化补贴。整合资金1.8亿元,开展高产高效万亩吨粮田示范县创建活动,支持小麦千斤县创建活动。及时落实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1.6亿元,向耕地播种施肥一体化大型机械倾斜,提高农机装备质量。为推动春管工作有效开展,各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中央财政下拨安徽省4300万元弱苗追肥补助资金,省政府两次下拨2700万元生产专项资金,各地也加大资金配套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入春以来,主产区市、县财政资金投入超过1.5亿元,为各项措施田管落实提供了资金和物资保障。

  三是加强工作督导。4月23日,省政府派出9个春季农业生产督导组和30个小麦田管技术指导组,由厅局级干部和技术专家带队,分赴小麦主产区开展督导和技术服务,推动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同时,省政府对各地春管工作情况每日进行通报。阜阳市全面实行麦田管理包保责任制,全市1700多个村均明确了包保责任人,市政府派出4个督查组,对全市麦田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并拿出50万元用于表彰奖励。

  四是加强部门联动。省农委制定并印发了小麦中后期田管技术规程,建立了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活动责任制,组织全省农技人员开展为期2个月的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活动,以抓好各类示范片、广泛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掌握第一手重大农情信息为主要内容,以春管、春播和夏种为关键环节,以技术入户、措施到田为目标要求,通过现场培训、媒体宣传和对口指导等多种形式,强化技术宣传服务。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供销社、省物价局等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春耕农资质量安全。省财政厅动员全省财政系统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春季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积极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小麦主产区巡回指导和服务。农机、气象、电力、交通、石油等部门和单位围绕中心任务,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相关链接
    ·农业部牛盾副部长出席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
    ·天津一项新技术推广引发的现实思考:大棚里
    ·宁波北仑水产品出口捷报频传 7年实现“零
    ·山东禹城市莒镇乡大力发展鱼藕混养成效显著
    ·加强机手培训力保夏粮丰收 阳光工程为“三
    ·中国与波罗的海三国农业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召
    ·黑龙江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天气 超额完成玉米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黑龙江垦区考察时指出
    ·农业部发布了2010年“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
    ·内蒙古积极应对低温冷害 春播进展顺利面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18室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