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维稳监测软件
维稳监测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技术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工信部新规“曲线”遏制车企圈地 提高准入条件--中图网
2011-09-04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8月31日公布《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管理规则”)的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设立乘用车生产企业需要符合的详细条件,定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一位参与管理规则制定的知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独家透露“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遏制近年来车企圈地的势头。”

  该管理规则列明,乘用车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包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章和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的规定;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必要的生产能力和条件;具备必要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规定;具备保证产品生产一致性的能力;具有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

  我国在2004年就曾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这项政策要求,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

  上述人士举例称,尽管上述产业政策明确了大方向,但过去在项目审批时,某车企向工信部上报了20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列明用2亿元买100亩地,18亿元用于扩能;但实际上车企通过资金腾挪,违规用20亿元买了1000亩地。“现在有了管理规则,对车企的生产能力、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生产一致性能力和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能力列出了多达36条、近7千字的详细规定,企业就不得不确保18亿元的扩能投入底线,一旦圈地,总投入就达38亿元,圈地越多,总投入越多,从而遏制车企圈地积极性。”该人士称。

  工信部这项新的“管理规则”指出,工信部应当按照随规则颁布的《乘用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对申请变更的企业进行考核;达不到上述准入条件要求的,将暂停其新产品申报或暂停其生产资质。

  上述人士对此解释称,该条款针对在本规则发布前已获得准入的乘用车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出现企业重组、变更股权或股东、变更注册地址或生产地址(如产业转移)、扩展产品类别或增加品种,均应当向工信部重新提交申请材料。

  上述人士指出,工信部的考核在车企建成投产之前进行,一旦考核不通过,就会导致新车型无法列入工信部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从而车企售出的乘用车无法在公安部门“上牌”。此外,对于车企持续满足上述准入条件和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工信部将对乘用车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监督管理。

  汽车产业有关专家向本网记者指出,车企圈地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车企高估市场需求而盲目扩能;另一类是大型车企通过与当地政府订立“台面下的约定”,低价拿地后,囤地不建厂、建厂不开工,或者实际产能远低于计划产能。

  “如果前者只是违反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那么后者则涉嫌土地使用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一位要求匿名的行业专家指出,“工信部作为汽车产业主管部门,对车企圈地、囤地只能‘曲线’监管,还需要国家发改委严把项目审批关,国土部门严把土地出让关。”

  行业观察人士、中国汽车要闻执行主编田永秋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汽车产业近年来成为IT产业后的又一波圈地热点。三四线城市招商引资的强烈需求,自主品牌车企又有强烈的扩能冲动,而土地的增值空间又使车企愿意囤地待建,或在现金流紧张时卖地变现。因此双方时常打产业政策和法规的擦边球。”(梁嘉琳)

 相关链接
·烟台车展 世界顶级豪车提前品鉴--中国图鉴
·媒体评论:自主品牌脱困 应青出于蓝如何胜于蓝--中图
·利润拷问奇瑞汽车:大事业部改制中盘变局--图鉴中国
·宁波车博会诠释3大风向标--中图网
·配件自购价廉物美 几个车辆保养省钱秘笈--图鉴中国
·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吉利汽车位居第六--图鉴中国
·中华H530上市 祁玉民重新定义“创新论”--中图网
·入世10年看汽车:中国汽车出口比例全球最低--中图社
·大众一汽动力总成再制造项目正式投产--中国图鉴
·国际电动汽车及充电装置展览会12月将在海南举行--图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