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汽车消息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玩家驾技课堂:高速驾驶如何又稳又爽?
2011-09-20

  新手拿到驾照一年内是不准上高速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条规定?因为高速公路开车不出事则已,一出往往就是大事,需要司机积累一定的驾驶经验,有一定的应急反应能力。

  由于超载低速大车多、车辆变道频繁、司机不守规矩、路况不好(去年,广惠高速路上大石车祸,司机死亡,至今仍在打官司)等原因,中国的高速公路也许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高速公路,这不,南京到马鞍山的高速公路上刚刚又发生一起造成多人死亡的恶性交通事故。在这样的交通现状下,在高速路上开车要格外小心。个人总结了一下国内高速公路行车的几条原则,供大家参考。

  首先,最要紧的一条的是保持合理的车速。国内高速公路一般限速是120公里/小时,那么对于小轿车而言,合理车速就是100~120公里/小时,太快和过低都是不安全的。超速的危险性不用多说,低速为什么也同样危险呢?如果你的车速明显低于车流的平均速度,就成了高速车流里的一个障碍物,别的车要被迫避让,导致事故几率大增。很多车在从匝道并入主车道时尤其容易犯这种错误,五六十公里/小时的速度就从匝道往主道上并,后面高速来车不得不紧急刹车,或者紧急变道,造成险情。

  第二条是要尽可能少变道。国外的高速公路车速很快,比如在德国,平均速度超过150公里/小时是很平常的事,但是事故却很少,为什么,因为司机们都很守规矩,各行其道,很少变线。国内的高速公路上,不少司机有个很坏的习惯——变线太随意,有时甚至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变线,这会让后车司机措手不及,造成险情。另外,国内高速上超载的慢车很多,所以变线超车不可避免,那也要尽量提前进行,避免很突兀地强行变道。

  第三条要时刻留意周围的状况,和其他车辆保持充分的沟通。见过很多人一打灯就变道了,也不管后方有没有车,是什么车,车速有多快,刹不刹得住。灯号的作用在于沟通,提前告诉后车你的意图,以使后车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不是你一打灯就获得了变道的权利。同样的道理,超车前也要和前车取得沟通,通过灯号或者鸣喇叭,让对方知道你的打算。即使你不变道,匀速行驶,每隔10~20秒也要通过后视镜观察,以了解自己前后左右的其他车辆,并对其行为有准确的判断。这里需要提醒一点,每个车的外后视镜都存在盲区,所以如果要变线,仅看后视镜还不够,还要扭头观察两侧,以确保后视镜盲区里没有车辆。同样的道理,自己也要尽量避免在别人的后视镜盲区里行驶——一般是在侧面大半个车身之后。

  第四,出发前检查你的车辆。了解车况是高速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前提,特别是轮胎状况。高速爆胎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如果多留意胎压,很多高速爆胎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那么真的爆胎了,该怎么办呢?最要紧的一是握紧并保持方向,二是不要猛踩刹车,而是适度制动,直到车辆停止。

  第五,保持车距。合理的车距是要给自己留下应急的足够空间和时间。所以合理的车距与车速正相关,速度越快,车距越大。一般在高速公路上100公里/小时的车速,车距应在100米以上为宜。高速上切忌跟车太贴,要知道,现在开车的很多是“大头虾”,突然来个急刹,或者无来由的变个道,都是保不准的事。

  最后一条是做好预判,保持提前量。比如要下高速了,要提前并到外道,不要等到眼看要错过路口了,才采取措施。超车也是,提前并到其左侧,超车就容易了;相反,如果离慢车已经太近,再想变道超车就很困难了。 (汪云青)

 相关链接
·合并计划被迫延迟 大众收购保时捷再起波澜
·2011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后博会9月15日举办
·上汽三年内投31亿研发 建亚洲最大整车开发中心
·千姿百态 香艳车展
·性能无法阻挡 法兰克福车展高性能车赏鉴
·法拉克福车展:奔驰 可以承受之“氢”
·华晨两款新车 成都车展首发
·梦想如此现实 2011法兰克福车展赏鉴
·北京晨报:自主品牌汽车举步维艰
·非凡驾驭 为商务而生——试驾捷豹XJ全景商务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