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政协调研组就茶叶标准化生产到南平调研 |
2009-05-05 |
|
4月29日讯:由省政协副主席郭振家率领的省政协“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课题调研组昨日抵达南平调研,并在延召开调研座谈会。市领导龚清概、刘山鹰、黄健儿出席座谈会。
南平茶类齐全,产地环境优越,栽培与加工历史悠久,茶文化积淀深厚,茶文化发展的基础好、优势强、潜力大。近几年来,南平以茶叶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在提质量、树品牌、增效益、强产业上下功夫,有力促进了茶产业发展。2008年,全市茶园面积50.2万亩,采摘面积45.9万亩,毛茶总产43368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6.4%、12.2%和25.8%。全市现有“武夷岩茶”、“政和白茶”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已累计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贴1000万枚,已建武夷岩茶、水仙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在建白茶、松溪绿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有2家企业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试点项目。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配套,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茶叶农业标准化体系。
座谈会上,省政协调研组听取了南平茶叶标准化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并与南平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就如何进一步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展开交流探讨。
郭振家在会上充分肯定了南平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他指出,要把我省建设成为茶叶大省,必须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现代工业谋划现代农业,走茶叶标准化之路。要把加快制定茶叶生产、制作、流通全过程的标准化体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作为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要以“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户实施”为目标,切实推动茶叶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茶业标准化示范体系、监管体系和信息化服务体系,从源头入手,推广从“山头”到“茶杯”的全过程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茶叶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开展茶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保护工作,不断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