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绝情华尔街》在金融海啸这样一个紧急而又紧张的时刻,应运而生。借用金融界的一个时尚术语——杠杆,我想这部长篇小说就担当起了一个杠杆的任务,撬动起我们对金融海啸认识的期待和欲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翻开这部小说之前,我有一点担心。作者撰写过《闯荡北美》、《独闯华尔街》、《华尔街这些事》等作品,这是一些夹议夹叙的随笔式文本,获得了喜人的成功;但小说不是随笔,更不是论说文,它的认识功能的发挥需要一个独特的审美框架。它不能赤裸裸地论说,它需要好听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活的细节、生动的场景,而更为核心的是,它需要人物的命运、人物的性格;它需要能使读者沉浸其中的具体而微的生活流程。恩格斯曾经说过:“作家的倾向性要从细节和场景中流露出来。”两位作者能驾驭这样的审美框架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令人欣慰的是,两位作者在这方面作了非常自觉的努力。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他们的努力建立在了一个十分坚实的基础之上,那就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命运。我绝不是说,这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据我对作者生平的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和他们的生平是绝不能画等号的。最多只能是,略有相似之处。但我仍要强调作者自己的经历、命运在艺术创造中的重要性。文学虚构,需要联想、想象,甚至幻想,需要将把握的生活打成碎片,再加以延伸、整合与重构,而作家自己的经历和命运是所有这些创作元素的基础和出发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值得深思的是,两位作者都没有文学专业的背景,一位是学理工、学软件、学金融的;一位是学会计的。但由于经历和命运,他们具备了文学创作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当然,前提条件并非唯一的条件;从小到大,他们对文学的爱好,和文学阅读的积累,是前提条件转化为有效创作实践不可或缺的又一个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各自不同的境况,有各自不同的灾遇和困惑,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去重新认识和解决的问题。而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人性要在所有这些境况、灾遇、困惑、问题中经受住考验和诘问:是真是假,是善是恶,是美是丑?这恰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绝情华尔街》所“绝”之“情”当然不是那条街的街面、房屋、设施,不是华尔街所从事的金融事业,而是源于华尔街金融海啸中那些人性之假、之恶、之丑。而绝情是为了续情,这就是人性之真、之善、之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是的,这是一部呼唤真、善、美的小说,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尤其在今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摘自美国《侨报》 作者:沈敏特)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