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河南6个省辖市的试点单位已实施了一个多月,记者采访发现,一方面市民真正感受到看病确实比以前便宜了,同样的病要节省100多元;另一方面,多家医院表示,因这项改革,每个月至少“亏损”20多万元。
“补贴再不到位,职工发工资都是个问题,恐怕多家医院都要上调药品价格。”某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
□今报记者 吴婧 董彩红 实习生 韩冰/文 记者 邱琦/图
【探访】
买药比以前便宜100多元
在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卫生院,30岁的张新平带儿子来看病。她说,一般有个头疼脑热,她都爱来卫生院,离家近,也方便。自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她还感受到另外一个好处??“药价便宜了不少”。张新平说,就拿普通感冒来说,以前每次吃药打针都要八九十元,现在只花三四十元就能治好。在管城区十八里河镇卫生院,56岁的邵大妈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买药。她说,老毛病了,糖尿病,不敢吃一点带糖的东西,还要经常吃药维持。“现在同样的病,买药比以前要便宜100多元。”邵大妈说,这是她实实在在的感受。
【影响】
“小病去社区”渐成气候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1日起,河南在6个省辖市47个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这47个基层医疗单位将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像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卫生院、管城区十八里河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后,很多市民都表示赞同,并希望在市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尽早实施,让改革更加彻底。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市民有了小毛病更愿意去药价便宜的乡镇卫生院。某医院负责人也说,“小病去社区,大病进医院”渐成气候,这是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后,一个不争的现实。
【担忧】
下调的药价又要涨回去?
对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一方面是市民拍手称赞,希望改革更进一步,另一方面,却频频传出“药品价格要上涨”的消息。到底是怎么回事?记者采访了多家乡镇卫生院的负责人,他们的答案一致:政府对他们药品收入这一块儿的补贴还没有到位。“我们也不愿意涨价,但如果补贴一直不到位,涨价将是一个趋势。”昨日,记者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乡镇卫生院院长说,乡镇卫生院60%~70%的收入是药品收入,砍去这一大块,政府再不补贴,医院运行困难。
以他们卫生院为例,每月销售药品70多万元,如果加价每月能赚近20万元。因此,如果补贴的话,一个月需要补贴20万元,但到目前,补贴仍没有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