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医药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专家谈玉树地震救灾:注意高原常见疾病防治是第一要领
2010-04-19

  注意做好进入高原后的防护

  初入高原的平原人身体往往会感受到一些变化和不适。主要有以下方面:呼吸加深、加快;心律(脉搏)加快;血压不同程度升高;头痛、头晕、失眠;食欲不振、腹胀。这都是正常反应,不必惊慌。一般情况下,无需药物治疗这些症状就会逐步减轻或消失。

  初入高原者,胃肠道功能减弱,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能量和物质代谢发生变化,能量需求增加,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发生改变。人员进入高原初期,多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睡眠深度浅,常出现疲乏、倦怠、头晕、全身不适等主观感觉。主要对策:保持睡眠环境安静、环境温度适宜、卧室光线要柔和、暗淡。睡前2小时不过多进食和饮水,睡前20分钟用温热水泡脚或做脚穴按摩,不做剧烈的体力劳动和脑力思考。睡眠姿势以右侧卧位为宜;最好睡硬板床;枕头的高度适宜,切勿蒙头睡觉。失眠严重时,室内应适当的加以充氧。在高原如遇到较顽固的失眠症时,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催眠药物。

  注意高原常见疾病的防治

  高原病

  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环境的特发性疾病,主要是机体对低氧环境不适应,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两型。按表现不同,急性高原病分为急性高原反应(又称急性轻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慢性高原病可分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性心脏病等。症状与体征:常见症状有头昏、头痛、心慌、气促、食欲减退、眩晕、鼻衄、手足发麻、手足抽搐、关节痛。体征主要为发绀、脉搏增快、面部或四肢可有轻度浮肿。本病多在进入高原4~5小时后开始发病,48~72小时为发病高峰,返回平原后多不治自愈。治疗:休息、饮食、对症、吸氧。轻度患者一般不需治疗,休息3-5天自愈。中度患者除休息和饮食治疗外,还需适当对症处理。重度患者应立即住院治疗。

  高原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是一种急性重症高原病,起病急,进展快,危害大,救治不及时,可在较短的时间(12小时内)发展至昏迷。高原肺水肿一般在4000米以上高度发病,也可在2500-3000米的高原发病。症状与体征:除具有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表现外,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血性泡沫痰。口唇、指甲、颜面发绀,呼吸极度困难,肺部可闻及湿罗音。伴有感染者可有发热。治疗原则:严格卧床休息,尽早给氧。高原肺水肿发展快,病情重,因此高原肺水肿病人的治疗要尽可能迅速有力。患者应采用半卧位休息。注意保暖。吸氧是治疗该病必不可少的手段。当有不成比例的呼吸困难时,可采用间断吸氧,氧流量为2~3升/分钟,对于确诊的高原肺水肿病人,氧流量可达4~6升/分钟,不超过6升/分钟。有大量泡沫痰时,将氧气通过50%~70%酒精瓶吸入。使用速尿剂利尿,氨茶碱降低肺动脉压、扩张支气管。合并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预防:(1)患有严重心肺血管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2)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3)体温在38℃以上的感冒患者不宜进入高原;(4)进入高原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5)注意御寒;(6)积极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反应;(7)反复发病者不宜再进入高原。

  高原脑水肿

  高原脑水肿是指急速进入高海拔地区,由于缺氧而引起严重的脑功能障碍、意识丧失,又称为高原昏迷。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危重。高原脑水肿多发生在海拔3700米以上地区,发病率约为0.05%~2%。症状与体征:高原脑水肿的典型症状是剧烈头痛和频繁的恶心呕吐,呕吐有时呈喷射状,部分病人出现欣快感、烦躁或表情淡漠,神态恍惚,嗜睡、昏睡、甚至昏迷。体征可为神志不清、发绀、呼吸加快,颈有抵抗或强直,四肢肌肉紧张,瞳孔可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治疗原则: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以2~4升/分钟为宜,严重者以4~6升/分钟的混合气体和间断吸氧为宜,避免高浓度、高流量和持续吸氧。甘露醇脱水。控制和预防感染。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物理降温,在颈部和腋下放置冰袋,降低机体耗氧量,保护缺氧的脑组织。

     相关链接
    ·专家谈玉树地震救灾:注意高原常见疾病防治
    ·中国军队高原病医疗队专家组成员支援地震灾
    ·沪每年新诊断癌症4.8万例 饮食习惯是引发
    ·卫生部指出我国每年尚缺少13万瓶治疗血友病
    ·专家:粗细搭配有利于避免肥胖和糖尿病等疾
    ·国家药监局明确骨水泥套管组件和椎体扩张器
    ·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的药材行情持续走高的深度
    ·分子筛制氧设备审批将收紧 医用氧标准划或
    ·糖尿病治疗器械成国外医疗器械界开发的新热
    ·我国中医医院超2700所 09年提供3亿人次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