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6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总面积下降到18.27亿亩,进一步逼近“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条红线。
与国内部分省份耕地总量逐年下降的形势相对应的是,新疆在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城市扩大了3倍的同时,耕地总量并未减少,而且略有增加。目前,新疆农、林、牧用地面积达6304.58万公顷,耕地一直保持在402.55万公顷以上,并且拥有耕地后备资源1亿多亩以上。这一切体现出新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向戈壁滩要地。
向戈壁滩要地水是前提
向戈壁滩要地,水是前提。戈壁滩虽然荒芜贫瘠,却是绿洲与沙漠的“缓冲地带”,如果开发不慎,造成生态破坏,势必导致绿洲与沙漠“直接接轨”。水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向戈壁滩要地就是一句空话。在这方面,新疆在历史上有过惨痛的教训:曾经辉煌一时的楼兰和罗布泊就是因为断水使居民被迫迁徙,留下了一座座空旷无际的“死城”。
为了找水,新疆的地质、水利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修建了上百座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同时积极寻找地下水资源。新疆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已发现储量527亿立方米,此外,年降水量达1140亿立方米,还有大小河流527条及占全国80%以上的冰川水。新疆人均占水量是全国的2.6倍。这些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将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的前景。
为合理选择戈壁滩进行建设,新疆坚持规划先行,按照规划要求和发展布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特别是在水和生态问题上严格把关。自治区人民政府严令:水源解决不了,严禁开发一寸戈壁滩。
城市发展进军戈壁滩
乌鲁木齐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处在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城市空间很难拓展。为了不占耕地,他们提出向荒山、向空中要地的发展思路。20世纪80年代初期,“2002年的第一场雪”中唱到的“八楼”,如今早已淹没在茫茫楼海中。城市向空中拓展的同时,有力地保护了周边的耕地。库尔勒市对城市周围的戈壁滩进行规划,工业区、城市拓展、征迁农民住房、企业安置等全靠戈壁滩来解决。克拉玛依的白碱滩,曾经是一片戈壁滩,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如今的白碱滩,学校、办公楼、大小商场、车站一应俱全,人来车往,热闹非凡。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现如今新疆的城市面积扩大了三倍,经济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城市建设在向戈壁滩要地的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并未忽略生态保护,而是一边拓展城市,一边种树、种草,发展园林绿化。昔日一些风吹石头跑,干旱不长草的戈壁滩渐渐变成了美丽的街心花园、文化广场。
建设项目和新建企业锁定戈壁滩
新疆提出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就是紧紧围绕石油和各种矿产资源以及优质的农牧产品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无论招商引资还是“筑巢引凤”,自治区党委政府都明确提出,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耕地和环境为代价,不能造成新的土地流失和生态问题。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新疆各大建设项目(包括国家和自治区)及企业“落户”,绝大多数都选在戈壁滩上。近年来,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西气东输、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南疆铁路修建等数十个项目,建设用地数十万亩,绝大多数都建在戈壁滩上。几年来,新疆在没有突破国家下达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同时,年年都有节余。
市郊的戈壁滩成为新疆大多数城市新建工业企业的落脚点。库尔勒市在戈壁滩上建立工业区,创建围绕石油产品的化工企业;乌鲁木齐市在乌—昌公路两旁的戈壁滩上“筑巢引凤”,台湾统一企业等数十家工业企业先后落户在这里。独山子炼油厂等大型工业企业也建在了戈壁滩上,经过多年的建设,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绿树成行、厂房耸立的新型工业区。
严把建设用地关,新疆的经验是:做好规划、提前介入、现场办公、严格审批。基本做到能用荒地的不用耕地,能用戈壁滩的不占用农田。特别是对基本农田要严格保护,对于其他耕地则必须做到“占一补一”,以保证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
“腾笼换鸟”移师戈壁滩
对于一些占据城市中心位置但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新疆采取“腾笼换鸟”的办法,既给效益好的企业腾出了地方,同时在戈壁滩上给老企业找到了发展空间。巴州茶畜公司等几家中型国有企业为此深有感触,这些企业多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人员老化、技术落后、资金紧缺等难题。库尔勒市政府对这些企业实行迁移,把土地腾让出来进行拍卖,取得的拍卖金绝大部分用于在戈壁滩上建设安居工程和企业发展。经过这样的一番挪移,企业有了资金,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重新占领了市场。企业职工也从低矮的土坯房搬进了漂亮的楼房。
“腾笼换鸟”使企业获得重生,更使新疆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建设发展和土地之间的矛盾,而且改善了戈壁滩的生态环境。
开发区建在戈壁滩
在全国兴起开发区热后,新疆也曾一度过于急躁。但经过几年理性的思考,新疆明智地将所有的开发区都建在了戈壁滩上。
当你进入石河子开发区,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耸立着现代化的写字楼、影剧院、纪念馆,全市绿化率达30%以上,然而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里曾经是戈壁滩。乌鲁木齐市的开发区历经十数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多功能、智能化的新城,其经济发展势头和经济效益居乌鲁木齐市前列。霍尔果斯口岸、红其拉甫口岸等吸引了大批中外商家,带动了周边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兴起,逐渐凸现出亚欧大陆桥头堡的作用。
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新疆开发区已经初见规模,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开发区建立在戈壁滩上,几乎没有占用耕地和农田,并且改造了戈壁滩的生态环境,不少开发区周围还复垦出新的农田。
温家宝总理视察新疆时曾指示,新疆要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增加播种面积和产量,建设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新疆已经找到了一条既能发展经济又能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向戈壁滩要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