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资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评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
2009-05-25

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一件大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项决策是落实土地的国家管理和加强土地调控的重大举措。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了以清理开发区为重点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并决定改革土地管理体制。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确定了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总原则,即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重点是强化省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的权力和责任,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土地执法行为的监督。为强化省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的权力和责任,2004年中央决定,改革省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管理体制,实行省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以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党组(党委)管理为主,地方党委协助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这项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土地执法行为的监督,200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制,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向地方派驻土地督察专员,监督土地执法行为”。在国务院《决定》印发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经过多方努力筹备,国家土地督察制度顺利出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央的这一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先,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保护耕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的经验,帮助和支持省级人民政府更好地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其次,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作出的重大决策,严把“银根”和“地根”两个“闸门”,是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新特点。要真正发挥好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切实管住管好土地,把好土地“闸门”,需要建立有利于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供应速度、用地结构和区别对待的调控机制,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体制保障。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正所谓应势而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再次,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全国统一实施。土地问题不仅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考虑到我国建立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各地在依法审批土地上掌握的尺度不尽相同,容易造成地方之间的攀比和恶性竞争。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有利于各地在统一的土地政策下依法有序地管理和利用土地,确保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有效实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时,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保证省级人民政府有效地履行土地管理职责。按照法律规定,调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权力和责任在中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权力和利益在地方,特别是省级人民政府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方面负有主要责任,也享有重大权力。派驻地方的土地督察机构,可以为省级人民政府出好主意,当好参谋,就中央制定的土地政策在地方实施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完善政策措施的各项建议,使省级人民政府更好地履行土地管理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们有理由相信,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土地监管,进一步落实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必将产生不容小觑的威慑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内蒙古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总价8.81亿
    ·南京推出7幅地块出让 太平南路出让地下土地
    ·广东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元旦正式实施
    ·大规模调查表明:多数安徽农民不赞成土地私
    ·内蒙古: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深圳市出台了八大政策严管土地
    ·贵阳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召开
    ·广西国土资源厅实行新闻发布制 及时通报工
    ·江苏明年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电子化
    ·厦门市土地管理出台新举措 保护失地的农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