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整理1000多个村庄,腾出和利用21734亩土地,广大农村变靓了,长高了。闻讯,记者来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市。
出石家庄西行十五六公里,就是连绵千里的巍巍太行山。近年来,在太行山脚下崛起的一个现代化新农村,这就是被河北省和石家庄市确定为“农村现代化试点村”的鹿泉市曲寨村。
走进曲寨,真正领略到了新农村的魅力。站在矗立在村中央,刚竣工不久的曲寨村七层办公大楼顶上,记者清楚地看到,村南是规划整齐的455栋农民别墅小区。村干部介绍,村里人现在已全部告别过去低矮破旧的平房,搬进了漂亮的两层别墅。村西是村里的教育区,分布着幼儿园、小学和一所中学。村东是村里的商贸区,有各种商店和农副产品交易大厅。村北是村里的工业区,集中了以造纸业为主的7大公司、21家企业。村里的休闲区,主要是充分利用村内零星分散的空闲地,进行了绿化,安排了健身、文化活动场所。环绕着村庄的,是大片的农田绿地。
鹿泉市国土资源局的同志说,曲寨村的村庄整理起步比较早,目前已成为全市、全省村庄整理的典型。科学规划,使这个村庄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合理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石家庄市共有4478个村,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8.51万亩,村民居民点用地面积140.92万亩。由于过去村庄建设缺少统一规划,村庄整体布局零星分散,而且村内大都是低矮的平房,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超占宅基地、侵街占道等问题突出,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空心村”,造成土地大量闲置浪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石家庄市积极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庄整理,努力挖掘农村用地潜力,主要采取了四种模式。
一是中心村控制模式。就是对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农村居民点建设区和旧住宅复垦还耕区。通过治理“空心村”,鼓励农户在旧宅基地上进行循环式开发利用,控制村庄外延。二是自然村合并模式。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将分散的小自然村合并为相对集中的大村,将迁移后的小村旧址复耕还田。三是整村搬迁模式。对一些居住偏僻、经济落后的山区村庄,将全村整体搬迁到生产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对原村旧址进行复耕。这样既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也改善了农民的人居环境。四是平改楼模式。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鼓励农民拆除平房,建设两层或多层住宅,提高土地使用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在正定县采访,正赶上县里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李丙义局长介绍说,为配合村庄整理工作,从2003年10月份开始,正定县对全县174个村全面开展了宅基地清查工作。主要是通过清查整治,解决多年来农村普遍存在的建新不拆旧、批少占多、侵街占道问题,以消灭“空心村”,盘活村内闲置土地。全县共清理各类违规占用宅基地3209处,收回闲置土地360多亩。
在新城镇村委会办公室,桌上堆放着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申请书等。国土所的工作人员在村干部的配合下,正忙着到各家各户确权登记宅基地。
村委会范主任告诉记者,在村庄整理中,对全村进行了整体规划,该拆就拆,该建就建,现在全村没有一户宅基地超标,更没有一户多宅现象。原来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现在村里已先后打通修建了五纵五横十条水泥街道。村里利用闲散地建起了文化广场。在旧村改造过程中,由于控制得好,没有向外扩张。他还拿出过去的村庄现状图和整理后的村庄现状图,两图对比,占地还是原来的地,村庄却是旧貌换新颜。
蒿城市的村庄整理近年来搞得如火如荼。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李国忠陪记者来到了整理现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距城区不远,有两个村庄,一个叫大兴安村,一个叫小兴安村,石黄高速公路正好从两村中间穿过。小兴安村地处泄洪区,历史上经常受到洪水威胁。从2002年开始,在村庄整理中,市政府决定把小兴安村合并到了大兴安村。这样既可彻底根除小兴安村的水患威胁,还可通过旧村复耕增加不少耕地。记者来到小兴安村时,村里343户已经全部搬迁到大兴安村的新居了,村内到处是被拆除后残垣断壁,几辆农用三轮车还在村里忙碌着清理装运建筑垃圾。
李国忠说,小兴安村全部搬迁到大兴安村,需要占用大兴安村203亩耕地,在土地使用上就是采取了土地置换政策。通过旧村复耕,能恢复耕地265亩,这样一减一增,还多增加耕地62亩。
只照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藁城市决定将其他3个自然村统一合并到只照村。只照村经济条件比较好,目前村里正在进行旧村改造,统一建设两层别墅。村干部高志分介绍说,其他3个自然村经济条件稍微差一点,村里计划合并过来后统一建设16栋多层住宅小区,规划中的新的只照村,通过实施“平改楼”,将彻底消灭平房。这样,3个自然村合并后只需要占用77亩一般耕地,3个自然村全部复耕后,能净增耕地113.83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顾旗章局长告诉记者,2001年市政府专门转发了市国土资源局制定的《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对村庄整理明确了若干优惠政策。市、县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土地置换等政策,对村庄整理给予了大力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