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资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成都:“三个集中”让土地生金最大化
2009-05-25
“十一五”将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中,有“三个集中”建设描绘出三张宏伟蓝图:在成都规划区内,实现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在成都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成都平原城镇体系,构建未来和谐的城乡一体化中,工业园区对于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成都的作用日益彰显出来。

  2005年作为项目年,土地如何保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怎样向有限的土地资源要效益?这就是本文要回答的疑问。笔者通过对武侯科技园等的深入了解,获悉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正是以其独特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为实现成都的“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是斤斤计较,科技园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不精打细算就过不好日子!”这是笔者在武侯科技园采访时,每一名工作人员、甚至连每一位入园企业家都不止一次讲过类似的话。就是靠这种精神,武侯科技园5年来,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面对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把树立土地忧患意识、尽快推行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探索出一条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为中心、实现园区土地集约化经营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之路。既实现了园区土地的最大效率利用,又保证了园区绿草幽幽的良好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过5年的努力,武侯科技园45家产业化项目平均投资强度超过175万元/亩,平均净用地每年每亩税收贡献17.6万元,进入全国工业园前列。 tujian.org

  在武侯区科技园核心区,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广场。这是成都市城区第二大开放式城市生态广场——科技园未来广场,被市政府命名为“成都市十佳绿化广场”。5年来,武侯科技园已累计投入5.8亿元用于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武侯科技园已建成的2483亩中心控制区内,工业用地有1482亩,占60%;绿地、水域、广场面积为362亩,占15%;道路用地318亩,占12%;公共服务设施及商住用地321亩,占13%。显著的环境建设成效凸现出园区发展的后发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了好的基础设施和园区环境后,在以产业定位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利用设立税收门槛、协调转租或回租、土地整合这三板斧,以有限的土地要素配置高附加值的产业资源,实现了园区土地利用最优化。 tujian.org

  “珍惜供地”和“理性用地”是开发区土地供需关系中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供地方面,武侯科技园通过“分批报征、适度规模、滚动开发”的模式,不求大规模储备土地,只力争每年有1000亩左右土地可用于安排项目,始终维持土地资源一定程度的稀缺性,通过胁迫效应促使开发区珍惜土地资源,实行理性供地。国土资源部门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仅仅是我市处理这对矛盾的一个缩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让园区出现一块空地、一座烂尾楼。”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每一寸土地都能生金”。目前,我市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国土资源部等国家五部委的充分肯定。对此,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坚定地说,在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的同时,我们有能力、有措施依法保障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建设用地。首先,将充分挖掘现有存量土地的潜力,盘活存量土地。其次,继续依法清理收回闲置土地。第三,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坚决纠正多占浪费土地的行为。同时欢迎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有信心的企业到成都来投资,成都国土资源部门将依法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内蒙古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总价8.81亿
    ·南京推出7幅地块出让 太平南路出让地下土地
    ·广东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元旦正式实施
    ·大规模调查表明:多数安徽农民不赞成土地私
    ·内蒙古: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深圳市出台了八大政策严管土地
    ·贵阳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召开
    ·广西国土资源厅实行新闻发布制 及时通报工
    ·江苏明年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电子化
    ·厦门市土地管理出台新举措 保护失地的农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