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推动农民农业增收 ●维护农村自然生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自1988年建立以来,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对于切实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鹿心社副部长在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会议上工作报告中这样指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鹿心社说,基本农田制度建立十几年来,全社会的基本农田保护意识逐步确立,基本农田保护法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农田保护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去年开展的全国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基本摸清了基本农田的底数,加强了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工作,纠正和处理了基本农田保护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实践证明,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成效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首先,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粮食产量虽然发生了较大的起伏,但粮食生产能力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去年在国家政策的拉动下,粮食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原因之一就是作为粮食生产载体和基础的基本农田得到了保护。
其次,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限定基本农田的用途,占用基本农田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等严格规定,制约了城镇建设和非农建设项目对优质耕地的占用。各地通过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坚持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对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查管理、监督检查、查处违法,有效制止了乱占滥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遏制了一些地方盲目进行外延扩张的势头,促进了各类建设用地向集约高效和内涵挖潜方向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有力保障作用。耕地是广大农民生产和生活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发展之本、农民财富之源。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确立,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不得随意改变和占用,使基本农田成为农民重要和稳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目前,全国县(市、区)、乡(镇)、村、社、农户共签订责任书1.53亿份,稳定了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布局,也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又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挥了有效维护作用。基本农田是自然生态特别是农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湿地、绿地、景观等多种生态功能。基本农田不仅是“饭碗田”,还是“生态田”。对基本农田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基本农田整理为主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维护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了农村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的发展,也提高了城镇周边的生态质量。 tujian.org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