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资源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孙文盛:2005年国土资源工作七大重点
2009-05-25
3月13日上午,来京参加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聆听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们,出席了在京举行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孙文盛在讲话中强调,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学习领会中央精神作为首要任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信心,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元主持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鹿心社、贠小苏,部党组成员王寿祥、孟宪来、王世元。

tujian.org

座谈会上,孙文盛部长强调,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围绕着保护资源、支持发展、维护权益,围绕着土地工作、地质工作、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好我们队伍中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同时指出了今年土地工作的七大重点:一是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防止反弹。这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必须抓好的一件大事,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系统上下要齐心努力,继续坚持从严从紧,坚决完善“严控、严保、严用、严查”的各项措施。二是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一定要注意坚持从紧掌握建设用地总量和保护好基本农田的原则。防止借修编之机滥占耕地、多占好地。三是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四是切实加强地质工作。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统一思想,突出重点,明确新时期加强地质工作的方针。五是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六是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七要及时谋划好“十一五”规划。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会上,孙部长还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切实落实七大重点的工作思路。他告诫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们,要在抓重点、攻难点的基础上拨“亮点”:一要切实抓好存量土地的调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二要切实加强地质工作,争取地质找矿取得重要成果。三要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进一步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同时,要给合实际,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认真组织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年”的活动,抓出特点,抓出实效。同时要把握“平衡点”:一要处理好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落实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实行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先的方针,从根本上还是为了保障和支持发展。二要处理好严格监控和有效服务的关系。既要依法行政,严格管理,又要支持地方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当好参谋。三要处理好宏观调控和市场建设的关系。既要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又要注意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和矿权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资源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的关系。依法保护国家的、地方的、企业的和个人等有关国土资源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后,孙部长代表党组向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们提出要求,要求全国国土资源系统进一步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树立系统良好形象。他指出,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要求;是解决国土资源队伍建设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是切实履行职责、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结合实际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内蒙古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出让总价8.81亿
    ·南京推出7幅地块出让 太平南路出让地下土地
    ·广东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元旦正式实施
    ·大规模调查表明:多数安徽农民不赞成土地私
    ·内蒙古: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深圳市出台了八大政策严管土地
    ·贵阳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召开
    ·广西国土资源厅实行新闻发布制 及时通报工
    ·江苏明年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电子化
    ·厦门市土地管理出台新举措 保护失地的农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