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国家记忆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2011-03-14


中国代表团中的中共代表董必武在《联合国[LianHeGuo]宪章[XianZhang]》上签字


中国代表顾维钧(左1)与美、苏、英、法代表在旧金山联合国[LianHeGuo]筹备会议上讨论《联合国[LianHeGuo]宪章[XianZhang]》草案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LianHeGuo]宪章[XianZhang]》经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其他签字国过半数批准,开始正式生效。

  联合国[LianHeGuo]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正式成立。此后,这一天被定为联合国[LianHeGuo]日。图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吴贻芳(前)在宪章[XianZhang]上签字。 新华社发

  背景资料:联合国[LianHeGuo]宪章[XianZhang]

  联合国[LianHeGuo]宪章[XianZhang]拟订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际。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日、意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LianHeGuo]宣言》,强调在打败共同敌人后建立一个拥有广泛普遍安全制度的世界秩序,并第一次采用“联合国[LianHeGuo]”一词。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4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尽速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4年8月至10月,苏、英、美3国和中、英、美3国先后在华盛顿讨论并拟订了战后建立国际组织的建议案。1945年2月,苏、美、英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就安全理事会的五大国一致原则达成协议,决定召开联合国[LianHeGuo]宪章[XianZhang]制宪会议。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LianHeGuo]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的28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6月25日,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联合国[LianHeGuo]宪章[XianZhang]》,26日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第一个在《宪章[XianZhang]》的中、法、俄、英、西5种联合国[LianHeGuo]正式语言文件上签字。随后是法、苏、英、美4国代表依次签字,然后才是与会的其他45个国家,后又有波兰补签。在中、法、苏、英、美及其他多数签字国批准宪章[XianZhang]后,同年10月24日宪章[XianZhang]开始生效,联合国[LianHeGuo]正式成立。签字的51国成为联合国[LianHeGuo]创始会员国。

  联合国[LianHeGuo]宪章[XianZhang]共分19章111条。它表达了使人类不再遭受战祸的决心,规定了联合国[LianHeGuo]的宗旨、原则、权利、义务及主要机构职权范围等。宪章[XianZhang]规定,联合国[LianHeGuo]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和“促成国际合作”等;它还规定联合国[LianHeGuo]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LianHeGuo]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60年来,联合国[LianHeGuo]成员国已由当初的51个增加到191个。宪章[XianZhang]确立的宗旨和原则一直有效,申请加入联合国[LianHeGuo]的国家都必须声明接受并愿意履行宪章[XianZhang]所载明的义务。 

     相关链接
    ·站在毛泽东身边的那些人
    ·彰德秋操受到中外媒体关注
    ·当年,它们都不太符合发表的标准
    ·毛泽东突然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
    ·美国找到的抗战老照片
    ·张爱玲久居美国期间证件照片曝光
    ·毛泽东与“亲密战友”林彪最后一张合影出台
    ·核爆炸摄影师冒险拍摄蘑菇云 爆炸前3
    ·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照片背后:私下曾叮嘱摄
    ·翻身的日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