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由于敌机疯狂轰炸,昼夜封锁破坏志愿军[ZhiYuanJun]后方供应线,致使志愿军[ZhiYuanJun]的口粮和副食供应难以及时得到补充。而且即使有时得到补充,白天也不能生火做饭,敌机发现哪里有炊烟,马上就会狂轰滥炸。加之战事紧张,战士们常常也来不及做饭。 鉴于上述情况,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的李聚奎想起他在西路军被敌人打散时千里乞讨返回延安途中,曾吃过老百姓给的一种炒面[ChaoMian],食用方便,也易保管。根据炒面[ChaoMian]的上述特点,李聚奎提出用炒面[ChaoMian]作为志愿军[ZhiYuanJun]的干粮。他让东北军区后勤部先加工一批样品,送往前线试用。 随后,李聚奎将志愿军[ZhiYuanJun]试用炒面[ChaoMian]的结果报告了彭德怀司令员,并将炒面[ChaoMian]样品送志愿军[ZhiYuanJun]总部。彭德怀和几位副司令员得知试用结果并看到了炒面[ChaoMian]样品后很高兴,当即批准组织生产供应部队。东北人民政府根据朝鲜战场的需要,于1950年11月12日发出《关于执行炒面[ChaoMian]任务的几项规定》,要求各系统、各单位日炒炒面[ChaoMian]任务不低于13.8万斤,20天内炒面[ChaoMian]总量不少于276万斤。在各级领导带领下,东北地区迅速掀起了一个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炒炒面[ChaoMian]的热潮。第二次战役前夕,彭德怀司令员让副司令员洪学智给东北军区后勤部发了电报,告诉他们:“送来干粮样子,磨成面放盐好,炒时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李聚奎赶紧电告总后勤部,要求在每月为志愿军[ZhiYuanJun]准备的粮食总量中,三分之一供应炒面[ChaoMian]。后来,彭德怀司令员又让洪学智副司令员起草一份给中央军委和东北军区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因敌机破坏,昼夜不易生火做饭,夜间行军作战,所有部队对于东北送来前方炒面[ChaoMian]颇为感谢。请今后再送以黄豆、大米加盐制的炒面[ChaoMian]。”(摘自《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作者:姜廷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