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贴春联,贴对联 |
贴春联。春联,又名对联、门对,源于“ 桃符”。 古时候,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对许多自然灾害不理解,以为是鬼神作怪。过年时要在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之名,挂于门旁,以避邪鬼。到了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写联语 |
|
春节习俗-放鞭炮 |
春节习俗-放鞭炮。除夕之夜,无论城市与乡村,华街与陋巷,处处是爆竹的声音,此起彼落,竞相欢唱。放爆竹始于汉代,那时是用烧烤竹节,发出巨响,本意是驱鬼。据《神异经》和《荆楚岁时记》载:放爆竹是“ 辟山臊恶鬼”。山臊恶鬼住在西方大山中,人撞上它就 |
|
拜年 |
拜年。拜年是春节“ 一元复始”的一项重要活动,但在拜年之前,家长还要凌晨起床,依照《皇书》的吉时“出天行( 方)”、“ 开财门”。“ 出天行”是男主人穿戴新衣、新帽、新鞋,开门外出,依《皇书》的喜神方位设香案,礼拜迎神,女主人不参加。然后放鞭炮 |
|
守岁 |
守岁。除夕守岁的风俗,最早见于西晋周处《风土记》中的记载:“终年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南北朝时渐成风气,到了唐宋,则已盛行。唐代诗人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 |
|
过年接财神习俗 |
接财神。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财神”何许人也?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终南山修道成仙,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他 |
|
祭祖与团年 |
祭祖与团年。祭祖是在除夕之夜团年之前祭奠祖先。饮水思源,过年时不能忘记已故的先人。祭祖仪式非常隆重,祭品有三牲大礼,即猪头、猪尾( 表示全猪一头)、公鸡一只、羊头或兔子一只,再加祭酒;现代的祭品一般为水果、鲜花、祭酒。然后由家长率领儿孙一起 |
|
端午节赛龙舟 |
端午节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广泛性的民间活动,也是最富刺激性、最为壮观的活动。这天上午,个个头面一新,衣著入时,小孩的胸前,有的挂着香囊,有的悬着“ 艾虎”或小猴儿。人们三五成群,呼朋引伴,或结伴而行,或驱车前往,万人空巷,车水 |
|
清明节祭祖扫墓习俗 |
祭祖。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据载,古代“ 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据《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 |
|
端午节吃粽子 |
吃粽子。这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起源于对屈原的祭奠。吴均《续齐谐记》记述:屈子投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目的是让水中 动物吃饱了,就不再伤害诗人的躯体。以后的吃粽子便是从吃竹筒米演化而来的。端午节家家都要吃粽子。 |
|
清明节挂纸(挂青)与培墓习俗 |
挂纸(挂青)与培墓。“挂纸”是民间清明习俗中常见的一种,与祭祖习俗有关。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清除,并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 |
|
清明节插柳习俗 |
插柳。民间在清明节有插戴柳枝的习俗。在祭墓踏青时,人们往往还折几枝柳枝带回家,插在门楣上,或用柳枝编成柳帽戴在头上。俗谚说:“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似乎说明了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关于插柳的由来,还有许多不同 |
|
公祭黄帝陵 |
公祭黄帝陵。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在古都西安正北方188公里196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黄帝陵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古葬类第一号。黄帝陵所在地桥山总面积567公顷,前有沮水,群山环抱。山上广植松柏,四季常青。黄帝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