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学生消费的高峰期,学生持信用卡的话题在香港和内地都引起讨论。针对年轻人"预支未来钱"的社会问题,香港金管局最近准备协调银行业,在今年底前收紧学生信用卡的最高信用限额至1万港元。 香港三成学生背“卡债”
香港地区的银行较早就针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推出了信用卡业务,申请流程简单,礼品优惠诱人,新卡最高透支额度可达2万港元。 根据银行资料,不少银行与学校设立合作联营信用卡,审批宽松,利用礼品丰厚、年费减免等优惠活动吸引大量学生申请。此外,银行与银行间的竞争导致审批放水,大量无收入来源的学生同时持有多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负债。据统计,香港约有30%的大学生因滥用信用卡结果欠债累累,有大学生每月还款额高达6万港元,更有甚者欠下了高达200万港元债务。 资料显示,2007至2008年内地学生信用卡业务出现井喷,内地学生在申请信用卡时无需任何担保与抵押,只需向银行提供学生证、身份证的复印件后领取申请表即可。银行会根据学生提供的资料确认学生的信用度,此前信用卡最高可透支额度是:本科生3000元、在读硕士生5000元、在读博士生8000元。随着持卡用户良好信用记录积累,透支额度也随之提升。尽管内地银行对学生信用卡额度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控制,但持卡学生却屡屡暴露出诚信危机。 早在2009年,内地多家银行因“风险太大”停办学生信用卡,但已持卡者业务不受影响。 多数内地家长不支持
内地某银行业人士表示,站在银行角度,大学生虽然没有固定收入,但家庭支付的生活费用稳定,对时尚新鲜事物消费需求大,且手上没有足够的消费资金,信用卡不仅可以提前透支消费,还能提供免息分期,可以给不少大学生提供便利;大学生持信用卡消费,按期还款,除却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收入,也能为自己积累信用度,还可以申请更高透支额度的信用卡,信用良好的用户日后购房购车将可能申请到更大数额的贷款。 大多数内地家长对子女使用信用卡表示不支持,认为大学生办信用卡没有必要,或能免则免。一方面,家庭为大学生提供的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消费基本标准,信用卡的使用与学生的身份不符;另一方面,如学生拥有可透支的大额度信用卡,会打破家长和学生间的理财平衡,实际上已经消除了家长对学生的财政监督,学生很容易走入不理性消费,徒增家长经济负担。 来自香港的王女士认为,在子女小时候,不少家长就专门开设儿童账户培养其理财能力,到了十七八岁念大学的时候,子女就应该开始自己理财。信用卡能不用就最好不用,如果一定要用,家长最好及时检查信用卡消费情况,进行合理引导。 此外,两地都有家长提出一个问题,即银行给经济尚没有独立的学生办卡,并没有告知家长并征得家长同意,造成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过度消费,银行难逃恶性放贷的嫌疑。对此,银行方面认为,年满18岁的学生已经有独立的思辨能力,应该为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也应该逐渐培养其理财能力。 持卡需健康消费心态
来自香港教育学院的梁同学称,通过一段时间使用信用卡,目前身边的同学已经逐渐学会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及免息分期付款合理消费,日常生活中购买大件商品、预存消费甚至吃顿便饭均使用信用卡结算,可以说,信用卡已经成为香港多数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款方面,梁同学认为,合理的信用卡消费不会造成无力还款的尴尬,相反,巧借银行的优惠空间刷卡,反而能获得更多的礼品、积分或折扣。但梁同学也承认,周围有同学存在持卡过度消费问题,“卡债”需要通过业余时间兼职或是家庭帮助解决。 无论使用还是抗拒,事实是大学生使用信用卡在香港或内地都不鲜见。合理地使用信用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大学生资金周转、投资融资的问题,也能促进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理财能力,是大学生从家庭经济的附属成员走向独立经济个体的一条途径。但大学生要在用卡之前培养健康的消费心态,银行也应保证父母对信用卡使用状况的知情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