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据我们得知我们的舞蹈家协会已经走过60个春秋,作为协会的副主席和分党组书记,请问,请您就协会今后的发展作一个展望?
冯双白:我们中国舞协是1949年7月21号成立的,到现在已经是60年,在这60年以来中国舞蹈家协会在舞蹈的人才的培养,在理论的建设、推出精品和人才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我们的杂志《舞蹈》已经创刊50年了,我们的报纸《中国舞蹈》发行量已经突破4万份,我们还有自己的网络,有自己的手机报等等,党和国家在舞蹈的文化发展方面的重大决策通过这些平台去宣传,通过我们的比赛去落实,所以这个组织今后的发展最重要的方向还是锦涛总书记提出来的任务,就是探索行业管理的道路,也就是在我们国家的这样一个制度之下,我们怎样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行业的管理之路,这是这个协会今后一段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任务。
记者:据了解,您是5月18日爱的奉献大型捐助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也是决策者之一,请您谈谈当时的一些情况?
冯双白: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是5.18的晚会,当时我正在外地出差,接到中央电视台的电话以后,星夜坐飞机赶回来的并且连夜赶到中央电视台探讨一些方方面面的事情。让我最感动的就是所有的艺术家,我所联系到的所有的舞蹈家,只要听到这件事情没有没有一个人犹豫的,更没有一个人说不的,而且我感到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想表达一份感情,想表达一份一起团结的信心。在那个晚会上安排了一些艺术家出来说一两句话,作为艺术家来说我是第一个被安排做一个简短发言的,在这之前我自己也流了眼泪,也看到很多人流了眼泪,然后我也听到一个特别有力量的话,就是汶川,别哭!很多人事后告诉我,他们在电视前看着,结果这两句话一说他们很多人反而哭了,他们觉得这个话是他们内心里面特别特别想说的一句话,因为好像在这种场合之下好像比较忌讳说哭这个字,但是我觉得不要害怕,要面对,其实有眼泪没关系,这是我的一个印象很深的一件事。
然后紧接着我们在5月23号那天我们就出发直奔灾区,我们当时发动了两次去灾区的救援活动,其中一个叫做艺术救援行动。尽管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支援了账篷、食物,但是心理更需要调制,我们当时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艺术心理救助行动,我们带着黄豆豆、王晓燕、王雅滨等著名年轻艺术家来到灾区,对灾区的老百姓通过唱歌和舞蹈的方式进行鼓舞,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孩子做心理的救助,在一个广场上,我们播放了一个羌族的老歌,伴随着那个老歌我们让老百姓们跟我们一起跳羌族的舞蹈,我亲眼所见,很多年纪比较大的人,一听到那个歌声他们的眼泪就下来了,他们说地震这么多天了,万万没想到,在这个时候会听到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歌曲,然后就跟我们一起舞蹈,歌声和舞蹈改变着他们的心态。
所以,我想我们在这个地震当中,一方面可以说是尽我们所能做一点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很多艺术家在整个活动当中也学习了很多东西,学习到这种人的力量。
记者:中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舞蹈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中国舞蹈家协会积极推动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业于2008年12月17日启动,请您谈谈这项工程的发展现状?
冯双白: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是2006年开始酝酿,2007年开始编撰全国的教材,编排和试点的组织工作,最后于2008年在人民大会堂由顾秀莲副委员长宣布正式启动,到现在为止我们培养了5000名农村的老师,由他们再传递给了现在覆盖了大概将近1000万的农村的孩子来学习我们这套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的教材,美育教材从根本上来说是情感的教育,所以我们的教材里边它也覆盖面非常广,有升国旗仪式舞,有春眠不觉晓这样唐诗的歌曲,有鹅鹅鹅,曲颈向天歌这样的非常著名的诗歌的舞蹈等,这些舞蹈深受孩子的欢迎。我们有好多好多从全国各地的送的锦旗,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功在千秋的好事,为什么说功在千秋呢?因为中国大约有1个多亿的农村孩子,而这些农村孩子将来是整个中国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主力军,然而目前他们受到的教育尤其在素质教育方面还不是很完全,因此,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就把这样的情感教育,孩子之间的那种关系的教育,爱国的教育,民族历史文化的教育都融合起来,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所以,我觉得要说到中国舞协工作的未来还是要围绕着大局做好文化惠民这样的工作,坚持做好我们的新农村少儿舞蹈团工程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我认为是一件实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