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寻找中国特色专题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郑希林:继承特色 突破创新 感悟生命的灵动
2010-05-05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砺金佛像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堪称经典之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期中国特色总网《寻找中国特色》栏目组专访我国砺金第一人,当代实力派画家郑希林先生。
    主持人:老师,您好!
    郑希林:你好!
 
    主持人:请老师简单跟我们介绍一下您从事绘画艺术的经历。
    郑希林:我小时候是在我姥姥家长大的,我姥姥是京剧院的,住在北池子,那会儿还有六个京剧院的美工也住在北池子,多少受到他们的影响,逐渐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上绘画这条道路,我要特别谢我的师裘应明先生和蒋兆和先生。记得有一次,我在颐和园写生十七孔桥,有个人站在我身后看我画画,一直等到我画完后,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啊?”我说:我叫郑希林。”“好,我收你为徒,教你画画。”就这样,我每个周末都去他家里学习绘画,他就是我的启师裘应明先生。后来,他介绍我到中央美术学院旁听,上学那会儿,家里生活条件很困难,我们弟兄七个,记得当时买一张四尺的纸,我要把它裁成八小张来画。在中央美术学院旁听期间,有幸得到了蒋兆和先生的欣赏,当时蒋兆和先生知道我家里面生活条件困难,特意送我纸和笔,还经常带我去泰山写生。蒋兆和先生非常欣赏我,他认为我的画线条流畅、飘逸,适合画仕女,他说:“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画仕女的画家。”就这样,在蒋兆和先生的鼓舞和教诲下,我在绘画艺术方面逐渐的成熟,也开始走上画中国人物画的道路。
 
    主持人:您的画作“西施浣沙”,画中人物的服饰,将古典之美与现代之韵完美的融合,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之美,那么,这种创作灵感和意境来源于何处?
    郑希林: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我们创作中国画的源泉。我之所以能够创作出这么美的“西施浣沙”,是由于我和我的妹妹成立了一个华纳艺术服装公司,我们经常给著名的主持人和演员制作服装,在制作服装的过程中,我需要在服装上画许多花卉,所以,就将服装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结合在一起,从而运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中,同时,将砺金的技法也运用于中国画的创作。
 
    主持人:在您的力作“海上生明月”中,是以中华文明的瑰宝——长城作为背景,那么,您又是如何把握其内在的深具匠心?
    郑希林:这幅作品的主题是澳大利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澳洲文化团体<2007新春愿景联欢会>的盛况,在这次文艺联欢会上,很多华人表演了太极、中国舞蹈,我觉得这次文艺联欢会非常的有意义,因此将长城连着阿里山作为创作“海上生明月”的背景。
 
    主持人:在人物画当中,眼睛部分是比较难画的。您的著名画作“水浒壹佰零捌英雄图”和“金陵十二钗”这样的人物画卷,我们可以根据画中人物的眼神、表情探究到其内心世界,那么,您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郑希林:这两幅作品都是源于生活,看了原著,也看了许多电视、电影这样的艺术作品,要善于观察,对每个人物的形象和动作都要用心推敲,从中了解其人物的特点。
 相关链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深开幕
·一亿年轻人离乡就业-你为何漂泊?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体现
·再谈“中国特色”:“特”应作不同层次的理
·赵宽:做全面发展的
·祝义才:细雨润物
·宋志平:以全球为视
·中国特色镇推出旅游新干线计划
·王跃山:传承艺术精
·李东:聚天地之灵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