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就是说什么笔写出来的字体都有各自的风格。
杨向阳:对,都有它的风格。这是小楷,小行书,这种字体比前面那个行楷,这个是行书,这个更加灵活一点。钢笔字,篆书,他们都会写篆书,我创造了这些字体的篆书,与他们写的不一样,这种篆书是雨加雪,雨里面又下雨又下雪。大的字,这个字很大,这个字最小,这样看起来很好看,这个字把篆书和草书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体。
主持人:书法是一门有法度的高级艺术,请您和我们谈一谈书法的法度。
杨向阳:对于这些问题,我和其他人的认识不相同,我将书法的法度总结出十六字口诀。以前欧阳询是三十六法,黄自元是九十二法,他也是法,但是那些法数量过于庞大,我把这些浓缩变成我的书法理论,我的十六字就是一个法,还有检验规格也是法。临帖也是法,像执笔法,用笔法,我在这方面有独创的发展,我把中锋发展成三种中锋,垂直正笔中锋,现在我又发展了两个中锋,逆笔中锋,这样的是逆笔,先右后左,这是逆笔中锋,这个是顺笔中锋,这些都是中锋。顺笔中锋就是这种,逆笔、顺笔、正笔是一种中锋,不是说每个人都用中锋,篆书以中锋为主,魏碑、隶书是以偏锋为主。
许多人赞许说某某先生的书法,“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我认为这并不是表扬这位先生的书法已经纯熟,这是一个初级阶段,胸有成竹的竹子,心里面有个印象,胸有成竹它是表扬一个人,表扬别人写的好,胸有成竹。但是对于写字不是这样的,它是胸无成竹,拿着笔乱写,乱有理。像有些行书、草书,它不是用法度。有法之中求无法,无法之中竟是法,这就到了天马行空的阶段,往往那种出神品的作品,最高境界的神品,不需要法度。我一向都是用哲学指导实践。就是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升华为哲学,哲学再浓缩为定律以此来实践的。欧阳询的三十六法,黄自元的九十二法,都是法度,我把它浓缩到这个里面,用“三论”来指导书法,指导一切。
两个三论,第一个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第二个是整体论,两点论,重点论。整体论首先要整体来看,创作也要整体来看,整体考虑就是整体的问题,全盘考虑,母系统上面还有母系统,子系统底下还有子系统,母系统永远统率着子系统,这个就叫整体论。还有一个就是两点论,两点论实际上就是矛盾论,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内就有外,有白就有黑,有疏就有密,有浓就有淡,这个就是两点论,两点论就是矛盾论,互相对比,这样才能够创作出一个好的书法。但是,要将“两点论”灵活应用,是有难度的。重点论是最后一个理论,也是重点。所以这“三论”是总的法度,比什么法都重要。有些人不理解“重点论”,往往就无中心。所以创作书法的时候要讲究整体,第一要讲究内容与形式,这个也是两点论。
主持人:用毛笔创作书法有什么讲究?
杨向阳:有,创作书法也要用整体论,两点论和重点论来创作。首先根据篇幅和字体的大小。什么字体用什么笔都是规定的,如果字体和笔不相干,它就发挥不了那么高的水平,写行草,笔要拿的高一点。魏碑、隶书,偏锋,创作的时候还要讲究章法,行距、字距都要有。落款的时候,比如我写草书,草书的落款,要写完了以后再落款,有的时候写完了,最后纸张后面还留下一点空白,那就把落款写的复杂一点,年月日,地点都要写入落款,要把空白写满,落款要写的复杂一点。但是印章绝对不可以印在边角,要有一点距离,不能到底。
主持人:非常感谢杨老师接受我们本期中国特色网《寻找中国特色》栏目的采访。
杨向阳:谢谢,谢谢大家。祝特色书法频道越办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