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7月23日电 “通过这几年的小流域治理和开荒造林,黄土地也能流出‘金子’呀!”当谈到治理后的方冲小流域,承包大户周光炳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光炳是金安区三里桥街道居民,2003年底,他投入60多万元,承包土地360亩,在方冲小流域治理区内栽植元竹,水蜜桃、苹果、板栗等经果林,林间套种花生、西瓜等农作物,实现当年纯收入20万余元。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他的迦南林木生态种植园已经累计投入350万元,面积达到3000亩,实现年收入170万元。周光炳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还想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品牌,发展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以农养林,实行全方位开发利用利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当你走进裕安区狮子岗乡境内的方冲小流域,一排排亭亭玉立的冬枣,一行行碧绿泛青的元竹映入眼帘。放眼望去还有大片长势喜人的“金山早红”、“中国沙红”苹果和“安农一号”、 “安农二号”水蜜桃等优良果木品种。一条砂石路贯穿南北,大片由坡耕地改造成的梯田,整齐地排列着。配套的水利工程设施纵横交错,“U”型截(排)水沟、方型沉沙池排列有序。整个小流域一派山青水秀、欣欣向荣的景象。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裕安区大部分属于江淮分水岭丘岗地带,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该区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把保水、保土、保肥和小流域综合整治作为打造生态裕安、绿色裕安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克服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的老的治理模式,引进大户承包经营,从而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完善的水土保持工作长效机制,既巩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果,又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谈到小流域治理的变化时,石婆店镇宋立森高兴地告诉记者:“这里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农民变富了,这真是一项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5年,原来在当地从事粮食加工的宋立森投资20多万元在汪家畈小流域内兴办园林生态园,在园内植树造林,林间套种经济作物。现在宋立森的生态园已经投资200余万元,面积超过1000多亩。在他的带动下,项目区内100多名群众,纷纷承包经营治理后的地块,在山坡上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在坡改梯田种植薄荷、白芍、天麻等中草药和经济作物,使以前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特色果园和绿色走廊。项目区群众的收入也稳步提高,人均收入由治理前不到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5000多元,使建成后的项目区利益得到合理分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裕安区在治理方冲、康家埠、汪家畈等小流域时,工程措施采取“山顶乔灌草戴帽,山坡梯田林草缠腰,山凹塘坝合理布局,山脚基本农田配套,沟道工程措施设防”的五位一体治理模式,实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水保措施与农业耕作措施相互配套,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从而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比较完善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从源头上扼制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统计,“十五”以来,裕安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先后投入各类资金100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45万元,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完成土石方82.7万立米。 “青山绽笑颜,绿水尽欢歌”,治理后的小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了13%,每年可拦蓄径流707万立米,保土拦沙25.47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482万元,基本遏制了项目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小流域,是指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天然汇集的区域,是水土流失和开发治理的基本单元。小流域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布置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