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7月24日电 近日,安徽省凤台县刘集乡山口村村民詹可和配合淮南市渔政处向淮河放养淮王鱼苗2000尾。至此,他已连续9年向淮河放养珍稀鱼种4万余尾,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56岁的詹可和,在基层工作21年,从村干部的岗位退下来后,一天也没闲着,积极投身当地新农村建设。2001年,他看到由于淮河水质污染,加之过度捕捞,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着“水中活化石”之称的淮王鱼濒临灭绝,非常着急。为拯救这一珍稀鱼种,詹可和从1997年开始潜心研究淮王鱼人工繁育技术,经过反复试验,最终获得成功。他修建了200多亩的鱼塘,使淮王鱼的养殖从试验走上规模化、商品化,并从2001年开始向淮河放养淮王鱼和江黄颡鱼苗。詹可和还成立了全省首家民营特种鱼研究机构凤台县硖山口淮王鱼研究所,同时与上海水产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关系,邀请上海水产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武教授和他的学生到研究所来现场指导,解答淮王鱼等鱼类养殖繁育技术难题。 tujian.org
詹可和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拯救淮河珍稀鱼种的事迹,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对他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家园》栏目特邀他和儿子詹同连赴京参加“走进淮河”节目的录制。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