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7月28日电 《人民日报》7月26日头版报道 如何在财力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民生需求?安徽省六安市的答案是:建立面向民生的公共财政支持体制,实施惠民政策直达工程,创新惠民政策落实机制。安徽省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六安群众对民生工程的满意度在全省名列前茅,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钱优先投入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革命老区六安市,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生活难长期困扰当地群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开始,六安市按照“民生优先”的原则,推行民生工程预算制度,民生工程经费预算与部门预算统一编制、报审、批复,配套资金实行“一户管”,专账核算,先行安排资金,变“事等钱”为“钱等事”。去年全市从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3.58亿元用于民生工程配套。六安今年的民生工程配套资金目前已全部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六安市财政局副局长孙学龙说,去年,六安市民生支出达20.1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20.2%。尽管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但财政支出依然捉襟见肘。“穷”财政也要“富”民生。六安去年下发《关于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堵塞支出漏洞,压缩一般消费性支出等节约开支5500万元用于民生工程;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去年全市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为13%。今年,六安将一些可干可不干的事情缓办,调拨3700万元优先投入民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群众需求和期待成为项目选择第一落脚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7月,金寨县农民姚先秀在江苏省吴江市打工期间生病,住院花费了26268元,县里制发的“就诊卡”让她拿到15959元的报销款。这得益于县里将吴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纳入省外定点医疗机构,将惠民政策“直通车”开到外出务工的聚集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民生工程推进过程中,六安把老百姓的需求和期待作为项目选择的第一落脚点,建立科学的民生工程项目选择、资金投入、协调推进、督察考核、管理运营等工作机制,以保障民生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六安市2007年实施12项民生工程,2008年实施18项民生工程。如今,全市21.9万名困难农民有了最低生活保障,498万多农民参加新农合,56万多城镇居民参加医保,“村村通”公路建成5800公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面完成……今年,六安的民生工程又扩展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28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惠民政策送上门,更要送对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家住金寨县黄良村的刘大山、刘大河兄弟俩在2007年六安实施“一线实”工作机制后,年底顺利领到了全年的五保户补助金。而曾经是低保户的山茶花村王成福家,因孩子外出打工后生活得到改善,经评议不再享受低保。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六安市市长张韶春强调:“惠民政策不仅要送上门,更要送对门。”六安推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推广“规范一线操作、核准基础数据、核实补助对象”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实”惠民资金管理工作办法,让惠民“直通车”更加快捷,走向准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2008年10月全面推行惠民直达工程后,六安市共清退农村低保4728人、农村五保1857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对象392人,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对象2531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