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7月30日电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宁国市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迅速显效的措施,打出了提振信心“组合拳”,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应对、捕捉商机,实现逆境中的“弯道超越”。今年1-6月,该市完成财政收入7.5亿元,增长1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12.9%。规模工业企业用电量5.7亿千瓦时,增长14.8%。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动出击,打“政策拳”。宁国市政府连续出台了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加快企业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打出“政策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进企问难,打“服务拳”。该市从36个党政机关选派了51名干部到51家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影响力、贡献度较大且从业人员较多的企业进行帮扶;启动实施了企业科技特聘员制度,帮助企业搞好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价格等工具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强化帮扶,打“融资拳”。宁国市多渠道地开展政银企对接,累计向金融机构衔接政府性项目贷款7.7亿元,目前已到账3亿多元;向辖内金融机构下达了7.5亿元的贷款指导性计划,到5月底已落实7.43亿元;与建设银行宣城分行签订了37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四是召开了两次政银企对接会;在成功发行6000万元国元信托理财债券的同时,又积极争取国投公司发行企业债券,预期可融资8亿元以上。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瞄准市场,打“创新拳”。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研发中心建设,构建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技术创新机制。设立500万元新产品研发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开发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引导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出口商品”的民营企业,政府实施专项资金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优化环境,打“贴心拳”。按照“两集中、三到位”原则,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精心组织开展民主考评市直单位百名科长、民主考评公共服务单位、民主考评基层站所长活动。在审批环节上,变审批“串联”为“并联”,减少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