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一些大学排行榜出炉,吸引了不少眼球。大学排行榜有存在的必要吗?大学应该如何看待排行榜?如果遭遇排名“潜规则”,大学又应持什么态度?5月6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和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公正的排行榜具有积极意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学排行榜是高等教育评价的一种方式,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一直较为普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要不要大学排行榜?我看还是要。”龚克认为,大学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为公众了解和选择大学、了解和选择专业提供了某种帮助,公众对大学排行榜还是有切实需求的,不宜简单以行政命令禁止。事实上,公正的大学排行榜已成为学生及家长选报大学、社会各界了解大学的重要“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大学而言,客观合理的外部评价和排名,也是衡量自身实力水平与其他大学之间差距的标尺。俞立中认为,客观公正的排行榜能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内部系统的良性竞争,激发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找寻发展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带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排行榜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龚克认为,将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大学放在一起比较,存在难以避免的不合理性,容易对公众产生误导。毕竟与大学办学质量水平密切相关的校园历史文化积淀、教学管理、学生工作乃至后勤服务等等,都难以通过显性的数据来表达,具有特别重要性的教学质量也难以量化,因此,即使是很客观的排行榜也具有某种失真性,并不能真正反映大学的水平。相对来说,中国学位教育与评估中心做的评估,其对象是可比性较强的一级学科,其数据由大学负责提供且接受质询,其评价依靠大批“同行专家”,显然更加合理,应该受到更多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排行榜应接受监督与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学排行榜是第三方机构对大学办学实力的一种外部评价或者说社会评价形式,排行榜由谁来做、怎样做直接决定了排行榜的公信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龚克认为,排行榜必须负起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才谈得上“公信”。人们有理由要求大学排行榜所依据的数据可靠、完整而且公开;所依据的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并且也要公开。特别是要避免利益关联,若是从被评学校那里要赞助或收费做咨询,就犯了“利益冲突”的大忌,使排行榜失去“诚信”这一生存的基础。现在有的排行榜看起来很精确,评分达到小数点后两位,可是到底用的是什么数据和方法却不公开透明,公众也无从监督。 tujian.org
“任何影响评价主体中立性、有损评价结果客观性的行为都应摒弃。”俞立中说,大学排行榜出现之初,之所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参考、学生升学的“宝典”,关键在于其公布信息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直观性。然而,近年来,大学排名过程中频频出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评价主体有明显的倾向性,甚至是评价机构借排名获取商业利益、大学为求好排名主动“公关”等现象,大学排行榜原有的第三方评价客观性和社会公信力开始受到严重质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薛进文认为,名实不符和“钱名交易”的排行榜,不仅扰乱了教育发展的正常秩序,还会误导社会与公众。因此大学排名机构要自尊自律,坚守良知和责任,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权威性与合法性。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更加积极地作为,通过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健全评价机构,公开教育发展信息,对排行榜制作者的资质、发布渠道、所选指标的科学性、数据的来源等,进行严格规范,主动引导各类大学排行榜的健康发展,惩治不端行为,遏制大学排名失范行为的发生。同时,要逐渐组织拟定一套适合国情、能科学评估我国高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排名指标体系,指导社会机构的大学排名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page title= subtitle=]
大学要勇于拒绝“潜规则”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任何一个评价体系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都有可能产生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俞立中认为,过分看重排行榜会助长大学的浮躁。一所大学既要重视外部评价,但又不能被外部评价牵着走。每一所大学都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要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只能靠自己的实力和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龚克认为,在排行榜面前大学要有定力,不能以排名为中心来展开各项工作。大学毕竟是教书、育人和研究学问的地方,对学术、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的坚守才是头等重要的。如果追着排名跑,就会丢了“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前,不同社会机构推出的大学排名五花八门,其中一些排行榜存在“潜规则”,对社会公众产生了误导,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勇于拒绝‘潜规则’。”薛进文认为,目前的大学排名体系尤其是一些简单综合的排行榜,看重的往往是规模和数量,包括学生规模、校园面积、教师数、论文数、经费数、获奖数等等,这与许多学校追求高大全,过分注重外延发展,不强调内涵质量的浮躁行为是一致的,而现代大学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质量和特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薛进文呼吁,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也应该慎重对待各类大学排名尤其是商业性综合排名,不盲目炒作,对大学的认识、评判不能“唯排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