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京剧没课本的日子即将结束。经过一年的京剧进课堂试点,北京市准备在此前教育部确定的15个京剧唱段基础上,经重新筛选和添加,整理出22个唱段内容,编写北京地方课程《京剧》,力争在今年9月份推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少数唱段内容过时被替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戏曲学院涂玲慧是《京剧》的主要编写人之一。她表示,新教材中原有15个教育部确定的唱段被保留了80%以上,少数唱段因在教学实验中反映内容过时,此次被替换。按照现在的设想,《京剧》课本中传统戏将占60%,现代戏占30%,另外10%为新编历史剧,总唱段共22个。同时,教材还计划加入5%的昆曲内容。涂玲慧介绍,《京剧》课本力争在今年9月份推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于新教材是否会删除部分“样板戏”,涂玲慧未直接回应,只表示教材编写的出发点是符合学生实际。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也称,目前正对多个试点省市进行调研,首批确定的15个唱段是否合适,要听取老师在教学实验中的意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学生表示学唱感觉有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年级的唱段,对孩子是有点难了。”一位试点学校的老师说,由于京剧试点不是从某一届学生开始逐步向上推行,因此一二年级学生学唱《报灯名》就很容易,而五六年级学生,之前从没学过,上来直接学《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不少学生反映听起来好听,唱起来太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令老师们感到鼓舞的是,京剧并不像之前想象的在学生中没有市场。几位随机接受采访的学生都表示,虽然此前从没接触过京剧,但学唱之后,感觉很有意思。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音乐老师张育说,与歌曲相比,学唱京剧对学生是个挑战,学会一段就会很有成就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教师培训将长期坚持下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截至目前,不少老师只接受过不到两周的京剧“强化”培训,其余基本靠自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音乐教研室主任沈一民表示,在北京市京剧进课堂的22所试点校里,共有48名音乐教师。其中,有戏曲学习经历的仅有10人,其余的音乐老师此前对京剧的学习几乎为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师资仍是一个瓶颈问题。”杨贵仁说,下一步要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同时把培训长期坚持下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沈一民还建议,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除去音乐课之外,一些内容的教学任务还可尝试由其他学科承担,如京剧的脸谱和服饰可进入美术课,京剧唱词的韵脚和句式可编入语文教材。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新闻背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教育部将在北京、天津、黑龙江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其中,《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样板戏”占较大比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市选择了10个区的22所中小学作为首批试点学校。市教委明确表态:京剧进课堂并非是在中小学另外增加一门课程,也不会增加音乐课的学时,不进行考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现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page title= subtitle=]
学唱京剧,被认为是提升孩子京剧兴趣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也是教学中最困难的环节。昨天的现场课上,两位京剧背景不同的老师,就同一唱段呈现了两堂不同风格的京剧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了解初学困惑先讲唱段背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授课人:张育,崇文小学音乐教师。京剧进课堂前,从未接触过京剧。此后接受过不足两周的京剧进课堂教师集中培训,其余内容为自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听课学生:崇文小学五年级学生 tujian.org
授课唱段: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育了解京剧初学者的困惑,她在课上首先介绍了唱段的背景故事,力求让学生体会穆桂英年过半百挂帅出征的感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之后,张育开始介绍青衣的假声发音方法,这对于男生更是一种挑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育让学生从说名字开始,找到唱腔的位置,之后体会用这个位置说唱词。“‘声’在这里要发shen;‘角’在这里要发jio。”张育将唱词中每个字的发音逐一向学生介绍。在初步引领学生唱一遍之后,开始重点解决学生音准和字音的变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再次观看视频时,张育让学生留心演员的眼神、表情和身段,之后她带着学生学习简单的京剧手势。“等老师学会了,再来教你们水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育宣布课程结束时,距离上课正好40分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一个从音乐转行改学京剧的老师,张育的表现可以说相当不错。虽然都是民族艺术,但学习戏曲比民歌难度大很多,其中蕴涵的文化知识更是博大精深。作为一个初学老师,做到现在这个程度,非常不易。张育老师的课上,体现了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中国戏曲学院 涂玲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专家点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拉开架势调动学生精气神儿 tujian.org
授课人:谢丹,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教师。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属京剧科班出身。此前曾任京剧特长班教师,教授的学生多为有京剧基础的学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听课学生:109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授课唱段: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谢丹在课上,一直拿着两根小木棍。木棍的敲击,自始至终伴随着整个唱段。唱段的速度、节奏和重音,都融在了木棍干脆的敲击声中。 tujian.org
面对一个从没上过京剧课的班级,孩子们最初唱京剧的感觉和唱歌没什么区别。“大家和我一起做,精———气———神儿!”谢丹拉开架势,调动学生的精神。作为科班出身,她认为咬字清楚、控制气息、拿出劲儿,唱出味儿是唱好京剧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她首先从京剧唱词“抠”起。“百”在这里不念bai,念be,这叫京剧的上口字;“小”在这里念“siao”,这叫京剧的尖团字;“风”在这里读fong。“但你们回家还得好好说话,比如你得了一百分,还叫一bai分,不能说是一be分。”谢丹的讲课很抓孩子们的兴趣。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叫莲花指。”谢丹教学生们留心表演中的小细节,并让学生模仿莲花指和莲花掌,了解其中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page title= subtitle=]
为了吸引孩子的兴趣,谢丹还穿上自己带来的戏装,为学生们表演了水袖。她的表演使现场气氛活跃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看了下表,谢丹的京剧课上了接近1小时。 tujian.org
- 专家点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是科班出身,谢丹在讲课中比较注意对京剧文化感的把握,另外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谢丹老师的课,具有比较好的整体感。她的课上,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京剧的魅力,同时在讲授知识上增加趣味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源:新京报 记者:王佳琳) tujian.org
|